深圳蛇口港
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聯盟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成果越來越豐碩,“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該倡議通過加強傳統陸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以促進歐亞地區的共同發展,共同構建安全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這為中國各地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對外商貿合作、加強對外人文交流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如何在寶貴的歷史機遇面前,當好“一帶一路”建設排頭兵,書寫走向輝煌的新傳奇,成為外界人們關注的焦點。
海陸雙線連接歐亞
追溯“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一方面,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漢朝就派出船隊遠航南海和印度洋,打開了中國與世界各國海上往來的大門,標志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端。600多年前的明朝初年,鄭和又七次下西洋,把中華文明帶到東南亞、印度洋西岸和東非各地,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把中國和沿線各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另一方面,還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在海運尚不發達的年代打開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了從西安經中亞細亞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通商之道。還有2000多年前的中國民間商人,沿著茶馬古道,通過馬幫把中國的商品送到亞歐各國,創造了人類交流交往、民間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的不朽傳奇。
從中國延伸到歐洲的陸上和海上兩條線路,在歷史上就是東西方商貿、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絲綢之路既是貿易之路,更是不同文明交流的融合之路。千百年來,絲綢之路在民族文明交流互鑒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更承載了各國對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期待。
當然,“一帶一路”不只是一個空間概念和經濟合作戰略,它還以文化將歷史、現實與未來連接在一起,是中國面向全球化的戰略架構。它既需要經貿合作的“硬”支撐,更是歷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紐帶。可以說,這是一條友誼與共建之路,是不同文明溝通的交融之路。“一帶一路”不僅是對古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與發揚,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化交流傳播促進各領域的合作共贏、互利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