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絲路”計劃減災工作的參與和建議
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位于南亞,是由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格納河系共同創造的低洼三角洲國家。受地理位置、土地特征、河流多樣性和季風氣候影響,孟加拉國極易受自然災害及次生災害的影響。“一帶一路”倡議涉及?60?多個國家,孟加拉國也是其中之一。DBAR?國際科學計劃將支持空間地球大數據和社會脆弱性數據的集成,并用于災害風險和災害恢復的評估。“數字絲路”計劃的實施會有助于大量社會脆弱性和空間減災相關信息的集成,并支持降低災害風險和脆弱性的科學決策,而孟加拉國科技界通過參與“數字絲路”計劃,可以更好地解決災害風險的潛在因素。
印度
印度擁有強有力的災害管理系統,包括由總理領導的國家災害管理局(NDMA)。然而,印度是災害多發國家,仍然需要與面臨相似災害風險的國家更多開展科學和技術減災合作,共同應對災害挑戰。
擁有地球大數據的?DBAR?國際科學計劃完全具備作為減災和適應氣候變化知識管理中心的能力。DBAR?計劃有能力協助?60?多個“一帶一路”區域內國家開展減災建設,為科技研究提供共同的減災指導方針,分享經驗、吸取教訓,共同制定降低災害風險相關的長短期戰略行動計劃。目前,大部分?DBAR?計劃涉及的國家已簽署了聯合國《仙臺減災框架》《2015—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因此,在“一帶一路”區域開展“數字絲路”框架下的減災合作,具有強大的科技合作基礎,DBAR-DISASTER?工作組的成立將有利于通過科技知識和能力進行災害預防和降低風險,實現“一帶一路”減少災害風險、提高貿易并最終服務于經濟發展的目標,這將是所有合作伙伴國家都希望看到的雙贏局面。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面臨重大災害挑戰的國家之一。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通過開展區域間降低災害風險的科技文化交流活動,可以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應災能力。特別是在對地觀測領域,DBAR?國際科學計劃可以為對地觀測研究的區域合作提供網絡平臺,在此計劃框架下設立的?DBAR-DISASTER,將是解決“一帶一路”的減災問題,特別是實現《仙臺減災框架》所提出目標的有效手段。
DBAR-DISASTER?將聚焦《仙臺減災框架》優先領域:理解災害風險中的災害風險認知部分,開展促進絲路減災國際合作(包括技術轉讓、獲取、共享)及使用非敏感數據和信息(包括適當的通信技術、地理空間技術、空間觀測技術和相關服務)等多項工作。
《仙臺減災框架》強調了開展區域合作實現全球減災目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解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減災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的差距問題上,通過?DBAR-DISASTER?加強技術轉讓,實現并促進減災理念、知識、技術等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流動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