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我與中國科學院的緣分始于1966?年,那時我還在烏普薩拉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諾貝爾獎得主阿爾內?蒂塞利烏斯教授舉辦的研討會(他在?1969?年做過我的博士論文答辯評委)。當時,蒂塞利烏斯教授剛剛結束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的訪問。在訪問期間,他獲知中國科學院科學家早在一年前就曾在《中國科學》上發表了首例結晶牛胰島素全合成的文章。對于中國科學家這種開拓性的探索,蒂塞利烏斯教授深表欽佩。而作為臺下學生的我們,有幸參加這次研討會,聽到這樣的故事,也同樣被折服。于是,這次研討會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里。
我與中國科學院的重逢是在?1980?年的?10月。當時應瑞典科學院的邀請,我有幸作為瑞典教授代表團的一員前往中國,并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辦了為期兩周的生化分離技術講座和演示。這次講座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年輕科學家們對學習新技術的渴望和熱忱。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中國科技未來蓬勃發展的希望。
1994?年,在新加坡舉辦的第三屆亞太地區生化工程會議上,我認識了蘇志國教授,蘇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在會上作了一場關于生化分離研究啟動現狀的報告,內容十分精彩。這次見面為日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開端,也開啟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大門。在瑞典技術開發委員會的支持下,我和蘇教授開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項目,內容涵蓋蛋白純化和分離,中草藥活性物質的提純,大腸桿菌中包涵體的蛋白質重折疊,這些項目都非常成功,也正是得益于這些項目,蘇教授手下的7名學生和員工于?1999-2006?年先后應邀前往烏普薩拉大學生物醫學中心從事研究,并最終在世界知名期刊上發表了18篇科學論文。此外,在開展蛋白質重折疊項目中,還誕生了一批新技術,這些技術現已在工業及其他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其中一些研究生還獲得了中國科學院頒發的優秀博士論文獎。
另一個合作項目是由中國科學院的馬光輝教授發起的,同樣成果顯著。她發明了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備粒徑均一、高純度微球的新技術。現在著名公司通用電氣(瑞典)醫療集團生命科學部擁有這項技術專利權,并利用它打造了一款名為“Superdex 200 Increase”的凝膠過濾預裝柱,該產品目前暢銷全球。作為對馬教授工作能力的肯定,由她牽頭的項目“尺寸均一、可控的乳液、微球和微囊的制備技術”獲得了中國國家技術發明獎。
對我來說,能與馬教授和蘇教授進行長達近?20?年的合作是莫大的榮幸。得益于他們卓越的領導能力,一批高素質的學生加入到了我們的合作項目,所寫專著也得到了頂級科學期刊的認可,這為學生們職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我也十分珍惜在與兩位教授合作中建立起來的深厚友誼。
最后,我十分感謝馬教授的提名,讓我有機會獲得中國科學院評選委員會頒發的2014年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對此,我感到莫大的榮幸。
(作者:Jan-Christer Janson(瑞典)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化學系,2010年入選PIFI訪問學者,《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