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5月15日,中國首倡主辦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滿落幕,五大洲賓客齊聚“一帶一路”發源地,追溯歷史,擘畫未來,凝聚起共同發展的廣泛共識,發出攜手開創未來的信心宣言。習近平主席在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提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一帶一路”、怎樣建設好“一帶一路”等重大問題,展現出中國與沿線各國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的廣闊胸懷和大國責任,得到與會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和國際組織領導人的高度評價,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成為與會各國代表的共同心聲。
作為“21世紀最有前景的國際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建設旨在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的再平衡。其中,必須兼顧傳統經濟與新經濟兩大動能的互補與轉化,雙輪驅動引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創新發展。一方面,需要立足當下,充分挖掘傳統經濟的創新發展潛能,助力“一帶一路”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為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國要聚焦沿線國家的現實需求,充分利用我國在政策、技術、成本、資金、經驗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全面支持沿線國家高質量基礎設施和現代工業體系的建設,為“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我們更要面向未來,以數字經濟為戰略抓手,引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縱觀全球發展趨勢,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泛的新經濟形態,是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將深刻改變“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格局、經濟活力和治理水平,進而推動世界經濟、政治走出結構性困境。
數字經濟將促進“一帶一路”國家的開放共享。打破發展瓶頸、縮小發展差距、共享發展成果,這是當下各國面臨的發展挑戰。當前,人口密度高、資源不均衡、發展水平低、文化差異大、同質化競爭等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要地緣特征。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互聯共享的網絡空間和不斷生成的數據資源成為驅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以及數據資源的永不枯竭和相互融合等特征,使得數字經濟有別于工業經濟的諸多特征,正如“梅特卡夫定律”所揭示的數字經濟奧秘——網絡的使用者越多,并不會降低原來使用者的效用,反而會提高。對一個國家而言,要發展繁榮本國數字經濟,不僅要努力推動本國網絡普及和數字貿易,還要努力推動與他國的網絡連接和數據貿易,這種雙向的開放和共享是各國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將從根本上改變各國經濟競爭與合作的格局。
數字經濟將激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活力。半個世紀以來,發達國家憑借先發優勢掌控著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格局。然而,隨著發達國家網絡用戶數量幾近飽和,數字經濟創新應用乏力,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重心正逐步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數字經濟最重要的觀測指標——互聯網普及率為例,截至2016年末,全球網民人數超過35億,但歐美等發達國家互聯網普及率已經接近85%,廣大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總數的80%,而互聯網用戶數只占全球用戶數的43%。可以預見,未來網民將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具有廣大人口和文化多樣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最大貢獻者。當前,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紅利正在惠及全球,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增長引擎,來自于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不僅讓“一帶一路”國家用戶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跨越數字鴻溝,還在帶動相關國家的數字創新和產業騰飛,為其經濟可持續增長注入全新動力。
數字經濟將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治理水平。“一帶一路”位于東西方文明交匯、安全形勢復雜嚴峻的地區,長期以來,沿線許多國家面臨社會動蕩和政治沖突的風險。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沖突小、滲透廣且可持續,尤其是互聯網應用服務可以更加廣泛和柔性地連接廣大民眾,可以自下向上地培育“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融合和政治互信。
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從北京出發,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必將在“一帶一路”這片廣闊大地上播下更多希望的種子,為世界經濟繁榮發展注入動力,讓“一帶一路”這一世紀工程更多惠及各國人民。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