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目標要求,安徽省明確“四高”的努力方向,即加快發展高端化的外向型產業集群、加快構建高質量的雙向開放格局、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平臺、加快形成高效率的開放體制機制——
隨著第十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合肥落下帷幕,安徽再掀一輪投資熱潮。一次涵蓋家電和電子信息、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業500個重點優勢項目的“大餐”,讓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逾4000名客商大呼過癮。
此次博覽會簽約項目222個,投資總額3409億元,協議引資3360億元——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安徽顯然“有備而來”。
“按照‘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目標要求,我們明確了‘四高’的努力方向,即加快發展高端化的外向型產業集群、加快構建高質量的雙向開放格局、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平臺、加快形成高效率的開放體制機制。”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說。
產業支撐練“內功”
謀定而后動。安徽省重點圍繞“三大定位”謀劃推進全省開放發展:一是圍繞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樞紐擴大開放。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來,全省與沿線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簽署10余項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協議,達成經貿、文化、教育等合作項目50余項。“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庫,入庫項目106個,總投資9624億元,目前過半項目已開工建設。二是圍繞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戰略支撐擴大開放,全面提升皖江地區開發開放水平,加大港口資源整合力度,積極推動組建沿江港口投資運營集團,深化與上海港、寧波港、南京港聯運合作,去年全省水運港口國際集裝箱運量達到44.5萬標箱。三是圍繞成為長三角新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擴大開放,努力實現與長三角經濟圈互通、互融、互惠。
無論是內陸還是沿海,要成為開放高地,最根本的還是在于練好“內功”,最核心的是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我們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抓手,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和綜合競爭力。”安徽省省長李國英告訴記者,安徽省就是認準這一點,在產業支撐上苦練“內功”。
強化原始創新,鍛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源頭支撐。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戰略平臺,特別是今年剛剛啟動建設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繼上海張江之后國家正式批準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此為依托,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統籌基礎研究、前沿高新技術、戰略性工程技術,提升現有同步輻射、全超導托卡馬克和穩態強磁場等大科學工程性能和開放度,力求催生一批變革性技術,努力形成一批支撐創新發展的技術產業成果。安徽省在量子通信、信息顯示、智能語音等領域已經取得了一批全球領先的創新成果。
強化產業創新,打造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2016年,安徽省在既有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基礎上,又啟動了第二批10個基地和首批7個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建設。2016年,24個基地實現產值突破5000億元、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50%以上,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元、增長16%。智能語音、平板顯示、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處于國際國內一流水平。
強化制度創新。“源頭創新是基礎,產業創新是目標,但如果沒有制度創新,這兩個創新就無法實現。”李國英告訴記者:“我們正在謀劃建設全領域覆蓋的技術和產業支撐體系、全鏈條跟進的平臺和企業支撐體系、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和資本支撐體系、全要素服務的制度和政策支撐體系。這四大創新支撐體系的構建,將顯著提升全省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加快形成提升產業層次和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