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6月21日電(記者李豫川)中西兼容的生活方式,超高的工作效率,極強的文化包容度,便捷的交通,繁榮的經濟……這就是香港,閃閃惹人愛的“東方之珠”。無論你來自哪個國家,何種膚色,這座城市總會給你一個愛上她的理由。
“在這里,生活永遠不會悶”
李達詩,美國人,香港大學檔案中心總監。她的辦公室里掛著兩幅漂亮的蘇繡畫,幾件中式唐裝整齊地掛在衣架上。金發碧眼的李達詩不喜歡別人叫她“外國人”,她說自己熱愛中國文化,喜歡香港,香港就是她的家。
“我已在香港住了11年,我丈夫是香港人,我平時說粵語。”李達詩堅定地認為,自己就是香港人。
2006年,李達詩辭去美國一所大學的工作,只身來到香港,不懂語言,沒有一個朋友。“40歲時,我想嘗試新的生活,人生就是不斷地挑戰自己。”起初,香港過于密集的高樓大廈讓她感到眩暈,但很快,她就適應了香港的生活,更把灣仔、銅鑼灣、上環這些港島不同的區域比作各具特色的小社區。
香港人很友好,講禮貌,重視家庭——李達詩覺得這和她的家鄉弗吉尼亞很像。她經常打車,在港11年里,她僅遇到過兩次小麻煩,“這么美好的社會,你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創建新院系不容易,前幾年,工作便是她的生活。她原以為香港只是人生中的一站,在第一次回美國探親時,她發現自己錯了,身在故鄉的她瘋狂地想念香港。而后,每次出差離開香港,她都會盼著盡快返回,“我愛上了香港,我已經離不開她了”。
2014年,李達詩在香港舉辦婚禮,日子特意選在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那天,她穿著大紅色的中式龍鳳禮服,衣服樣式是丈夫設計、由灣仔的裁縫制作。現在,母親也搬來香港同她住,一家人其樂融融。
閑暇時會到香港不同的地方溜達,吃美食、聽音樂會、逛畫廊……
“香港令人興奮。在這里,生活永遠不會悶。”
回顧這11年,李達詩說,香港變得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到香港工作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他們中的不少人都在學中文和中國文化,以便更好地融入香港社會。
李達詩認為,自由、安全、經濟繁榮是香港在國際上擁有一流吸引力的幾大重要因素。她享受在港大工作的每一天,與來自德國、法國、美國、南非、印度等地的同事合作讓她獲益良多,“我愛香港,希望她越來越好。”
“在世界上找出一個像香港的城市,很難”
與李達詩一樣,喜歡稱自己是香港人的還有思華迪。香港于他,是奮斗之地,是夢想成就之地。
25年前,迷上了中國功夫的思華迪從印度來到香港,身上只揣了800美元。一天打三份工,與不同膚色的人擠在狹小簡陋的公寓里。
回首25年在香港的奮斗歷程,他說,艱辛但充滿希望。如今,思華迪一家人住在薄扶林的高檔社區,兩個兒子就讀于香港名校,會說英文、印地語、粵語和普通話。孩子們多次參加了全港中學生中文演講比賽,并獲得名次。“學中文很難,但它現在是世界上一門很重要的語言。”思華迪說。
住慣了香港的他認為,香港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營商環境很棒,香港人樂于助人;城市運行高效,基礎設施齊備,辦事方便快捷;生活節奏快,時間就是生命,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努力以求立足于此。
思華迪說,香港的公共服務水平世界一流,入境處、海關、警察等公共部門為市民提供了優質服務。香港人敬業勤奮,對工作責任心強,專業程度高;特區政府在提高工作效率、環保、城市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可圈可點,特別是香港的城市環境改善不少;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寸土寸金的香港卻為市民保留了大量綠地和公園,令人稱贊。
思華迪相信:“在世界上找出一個像香港的城市,很難。”
“沒有‘文化排他性’是香港最大的魅力”
墨西哥人何塞·曼努埃爾雖然只在香港生活了3年,但已深深迷戀上了這片土地。
2014年,何塞被公司派到香港工作,上班第一天,他竟迷了路。“銅鑼灣太繁華了,到處是華麗的店鋪和好看的汽車,高樓大廈讓我失去了方向。”
很快,何塞就適應了香港的生活。早上5點起床,從上環跑到香港公園或太平山頂。早餐在家吃,然后搭公車或地鐵到銅鑼灣上班。工作之余喜歡和朋友搜尋各式餐廳,喜歡看賽馬,喜歡到西貢徒步,或去東涌騎行。
何塞覺得自己在香港的日子很有趣。這個城市格局緊湊,自然和都市距離很近,可隨意切換。從市區出發,無需長途跋涉,很快便能到達有山有海的地方,吹吹風,透透氣。
他說,對于外國人,香港很棒。“不管是喜歡中式生活還是西式生活,你都能找到你想要的。”
在歐洲和美國都生活過的何塞認為:“沒有‘文化排他性’是香港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