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項開創性事業,“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也需要不斷探索前進。20年來,香港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這個階段有挑戰和風險,也充滿機遇和希望。——習近平
走進天水圍社區,高層住宅林立,街道整齊清潔。社區公園一派江南園林景色,滿眼綠樹繁花,樓臺亭閣,小橋流水,池魚淺戲。
天水圍位于新界元朗區,是上世紀80年代末開發的新市鎮。這里臨近深圳,回歸前有許多打工者居住于此。他們在內地娶妻生子,而后安家天水圍。
元朗區議員李月民1992年入住,是天水圍的第一批住戶。他回憶說,那個時候,新移民初來乍到,沒有就業機會,無法融入社會。特別是亞洲金融風暴來襲時,很多家庭生活陷入困頓,家庭矛盾和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天水圍一時被形容為“悲情城市”。
據李月民介紹,2004年前后,特區政府加大了對天水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興修了一批學校、圖書館、公園、運動場、醫院,社區環境大為改善。隨后,中產階層人士逐漸回流,餐飲服務類企業不斷增多,一些政府部門也陸續遷入,就業情況明顯改觀。
“天水圍再不是‘悲情城市’,我覺得是香港最靚的地方。”1996年遷居天水圍的唐增喜說。
近年來,全球市場需求萎縮也波及香港進出口貿易、航運和金融服務。外部經濟周期性影響,加上產業結構單一、勞動力供求失衡、營商成本偏高等內部結構性因素,香港面臨經濟轉型的嚴峻挑戰,居住、養老、就業等民生問題也面臨困難。
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特區政府提出,香港經濟轉型要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發揮好“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做好國內和國外的“超級聯系人”。
2015年11月,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正式成立。局長楊偉雄說,特區政府決心發展本地創新及科技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結構升級轉型,以提升香港競爭力。
回歸20年來,香港專注于發展高增值和需要精確專業知識的產品生產與服務,實現了向服務型經濟的轉型。數據顯示,1997年,服務業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所占比率為85%,2016年這一比率已提高至92.6%。
發展的目的,根本上講是要造福于民。要權衡處理好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關系,歷屆特區政府始終不遺余力,近年來尤其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
——過去4年,特區政府用于老年人的經常性開支,由421億港元增至658億港元,增幅達56%。安老服務方面的投入從2012-2013年度的436億港元,增加到2016-2017年度的753億港元。
——自2017年1月起,特區政府將在未來5年興建公營房屋單位約9.45萬個。從2017-2018年度起的10年間,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單位,其中包括20萬個公屋單位和8萬個資助出售單位。私人市場方面,預計未來3至4年一手住宅物業供應量達9.4萬個單位。
——2017至2018財政年度,特區政府將推出系列一次性減稅措施,僅“寬減75%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一項,就將惠及全港184萬名納稅人。
——特區政府2016-2017年度盈余928億港元,政府將以前瞻方式善用當中610億港元盈余,推行安老、體育發展、科技發展以及青年發展四項工作。
沒有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就是空話;而發展必須以穩定為基礎,香港民眾對此已有充分共識。
一段時間以來,香港政治爭拗加劇,少數立法會議員為反對而反對,社會上少數極端勢力違背法律,破壞社會秩序,煽動街頭暴亂,成為香港一大隱患。
“700萬市民看得很清楚,哪些人是真正為了國家好香港好,哪些人是為了個人或小團體利益。我們要高度警惕。”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憤慨地說。
“不忘初心”,周南在回歸20周年前夕語重心長地提醒。初心是什么?就是中央在謀劃“一國兩制”方針時所明確的基本原則。
“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必須牢牢把握‘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堅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貫徹“一國兩制”,必須把路走對了走穩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與時俱進,站在治國理政高度,為香港“把脈”。
在中國人民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齊鵬飛看來,習總書記講話突出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兩者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更加重視“依法治港、依法治澳”,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