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說·五年成就行》第18期,給您講述36名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隊,不論春夏秋冬每日升起祖國第一旗,傳承護衛國旗使命的故事。
2017年7月28日凌晨三點,天還沒亮,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的人潮涌動。“今天我是和朋友一起來看升旗儀式。我好久沒起那么早了,沒想到還是有那么多人。”來自江蘇無錫的游客說。
“這是我第二次在天安門看升旗儀式。國歌響起的那一刻,我很感動。”來自中國香港的李佩禧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說,“小時候是父親帶著我來的,那時候太小,基本記不清了。但是今天當國歌再次響起,當時的感覺又回來了。”
“我們升起的是祖國第一旗,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要用最好的狀態去完成。”國旗護衛隊護旗手國石磊告訴中國網記者。
“累并快樂著”
36名國旗護衛隊隊員身高要求在180-190CM之間,臉型、脖子長度、肩膀高度、大小腿的長度、腿型都有嚴格的挑選要求。
官兵們生活起居都在故宮午門前東朝房。因居住的古建筑屬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不能破壞原貌搞裝修建設,不能就地生火搞保障,官兵們平日里都到中山公園就餐。營區駐扎在午門旅游景區,訓練和生活基本處于開放式狀態,一舉一動都呈現在游客眼里。
除了日常訓練,每天清晨傍晚升降旗之前,國旗護衛隊的官兵們都會提前40分鐘左右進行正步訓練,每天大概要踢2到3公里正步。
徐明旭2014年9月入伍,第三年轉士官的時候擔任了班長,2015年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
“有時候經過強化訓練,因為和戰友是上下鋪,偶爾下床的時候都得相互扶著。”徐明旭回憶當時正步訓練的場景。
每一個加入國旗護衛隊的新兵,都需要經過5個月時間的專門訓練。
“腳上綁著沙袋,每天重復地訓練,真的很苦、很累。當然,這也是我在新兵排收獲最多的。” 2016年剛入伍的新兵姜鑫說。
同一套禮服經歷嚴寒酷暑
不論春夏秋冬,國旗護衛隊的禮服都是同一套。升降旗之前的訓練,官兵們就要打著領帶,穿著襯衣,套上外套。
“夏天穿著短袖,在外面站著都會出汗。我們訓練十幾分鐘,就全身濕透了。”徐明旭告訴中國網記者。
方隊里的每個官兵,每一次升降旗回來身上都會濕透,包括外套。
“看著前面戰友的汗水從禮兵帽后的帽沿滴下來,我知道自己背后也是這樣。”姜鑫說,“每一次我收衣服的時候,衣服特別輕。而升降旗回來要晾禮服,再去抱這十件衣服,起碼重了好幾斤,上面全部被汗水浸滿了。”
和夏天汗水濕透了禮服相反,在冬天,官兵們面對刺骨的寒風,很多時候身體是僵的。護旗兵用的是鍍鉻禮賓槍,夏天手出汗容易滑脫,冬季寒冷手幾乎握不住冰冷的槍。
護衛國旗的使命傳承
“當知道被國旗護衛隊挑中,我立即給家里人打了電話。”姜鑫說,“父母有一次來中隊看我,那次升旗比第一次升旗還緊張,就怕做不好。親戚朋友對我父母都贊不絕口,說他們培養了一個好兒子。”
2017年5月17日下午,姜鑫的班長告訴他第二天早上可以上方隊,姜鑫非常激動。據他回憶,那天一直在問別的官兵長安街長不長,外面人多不多。“心里就像遇到自己喜歡的人那樣,心狂跳不止。”
“記得第一次上方隊的時候,站在國旗桿底下,國歌響起的那一刻,我控制不住自己,眼淚就掉下來了。”徐明旭說。
有一年國慶,需要新兵補入方隊。前一天晚上,徐明旭帶著新兵們來到了天安門廣場的地下通道,看到了很多正在等待升旗儀式的游客,有老人、小孩、外國人等。
“北京九、十月份晝夜溫差比較大,部分游客裹著毛毯在等待。”徐明旭對新兵們說:“每天有好幾萬人在等著看升旗,大多數人一輩子就看一次。我們能為他們做的,就是用精益求精的動作來完成每一次的升降旗任務。”
升旗儀式的變遷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轉動升國旗電鈕。
1949年10月2日,北京市供電局陳鴻年和胡其俊擔任天安門廣場升降旗任務。
1976年5月1日,北京衛戍區警衛二師擔負天安門廣場升降旗任務。
1982年12月28日,武警部隊國旗班擔負天安門廣場升降旗任務。
1991年5月1日,3人升降旗儀式擴編為36人升降旗方隊。
自此,36名國旗護衛隊的官兵,每天清晨都會從天安門城樓下走出,在天安門廣場將五星紅旗升起。
(文字/王夢澤 策劃/王夢澤 尚陽 攝像/黃富友 王夢澤 吳佳潼 高南 李欣穎 李超 剪輯/吳佳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