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8月2日訊(浙江衛視記者 金亮)今年,浙江省制定實施“10+1”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計劃,打出政府引導搭臺、政策資源保障等改造提升組合拳,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不斷深化的“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倒逼政府職能優化,改出了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更帶來了經濟提速的全新動能。
利好政策推動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這兩天,位于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杭州雙林機械的生產車間里,工作人員正在對最新研發的管道成套設備進行整裝調試。這家企業的設備擁有5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發明專利,這些設備讓企業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生產2米6管道設備的廠家。而在三年前,企業因為研發經費不足,幾次申請專利未果。是當地的科技部門,主動將專利資助政策送上門,讓企業在專利申報階段就能享受補助資金。
杭州雙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美鳳告訴記者,企業在政府各項知識產權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提高了自身申報專利的積極性,提升了整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為企業營造的良好營商環境
政府細致周到的服務理念,給予企業不僅是創新能力。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文一西路的兩邊坐落著海創園、恒生科技園等36個科創園,這些集聚著各種創新要素的園區,在余杭有一個新的名字——“生產”企業的企業。
在恒生科技園,“首席服務官”沈堅正忙著走訪園區內企業,了解用人需求,準備召開一次秋季招聘會,為企業量身定制人才。為了生產出更多的企業,眼下,余杭的各個園區正經歷著被動滿足企業需求,到主動賦予企業能力的轉變。小到員工的住宿出行,大到企業的融資上市,多達126項的產業服務,都由像沈堅這樣的“首席服務官”全程包辦。
恒生科技園負責人韓建鵬告訴記者,他們正經歷從“房東”到“股東”的一個轉型,圍繞著企業的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給予企業非常務實和具體的幫助,能夠讓企業降低它的成本,提高創新的效率。
新理念成就新速度
從“房東”到“股東”,角色變化的背后是政府理念的轉變。讓企業少跑腿,把成本降下來,將服務送上門,政府主動為企業營造的良好營商環境,已經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巨大動力。
今年以來,浙江省簡化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和建設在線平臺,以“最多跑一次”為目標的“放管服”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全省范圍基本落實辦事大廳“一窗受理”,20個領域實現“證照聯辦”,圖審時間從55天壓縮到20天內。
精簡的除了辦事流程,還有企業負擔,上半年,浙江省制定企業減負擔降成本“新35條”,預計全年再減企業負擔300億元。不斷優化的環境,鞏固了企業的發展信心。今年以來,浙江省發展環境指數為66.3,同比提高7.3;企業家信心指數連續四個季度上揚,達到127.2,帶動民間投資實現8565億元,同比增長12.8%,占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57.4%,增速、比重同比實現“雙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