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塞罕壩已成為繼避暑山莊之后承德的又一張名片。在市區看完皇家園林的自駕游愛好者,受塞罕壩的綠色吸引,一路北上,深入壩上腹地,納涼避暑。
隨著游客的涌入,塞罕壩林間的山野菜也成為附近農民收入的重要“進項”。蕨菜、黃花、蘑菇、金蓮花……“這些城市人喜歡的‘山珍’能從春一直采到秋。”圍場哈里哈鄉臺子水村59歲的黨支部書記趙禮告訴記者,有的人家靠此一項就能年收入幾萬元。
在分享塞罕壩帶來綠色紅利的同時,2000年圍場縣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015年,該縣又在全縣推行禁牧。借助塞罕壩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綠化苗木基地的優勢,圍場的苗木產業也已成規模。
對于這一系列舉措的實施,趙禮有著自己的認識。“綠水青山不是寶藏是銀行。”他對記者強調,“有存才有取。”
由黑到綠的選擇
1噸水貴還是一噸鋼貴?承德給出的答案是水貴。這不是神話,而是塞罕壩參與創造的紀錄。
受塞罕壩百萬畝林海滋養,發源于圍場縣哈里哈鄉的伊遜河,流經隆化和灤平兩縣境,至承德市灤河鎮匯入灤河。在承德市雙灤區伊遜山泉飲品有限公司,一股股伊遜河深層地下水被灌裝成瓶裝水,銷往京津。
在北京市場,1噸伊遜山泉賣到4000多元,這個價錢超過一噸粗鋼的價格。
曾受“先污染后治理”錯誤發展觀影響,“要藍天還是要發展”這道選題困擾過很多人。而今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代言的塞罕壩,正刷新著人們頭腦中的發展觀。
目前,承德市的森林面積達到3417萬畝,森林覆蓋率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8%提升至57.67%,被譽為“華北綠肺”。每年,因造林植綠,承德自生水37.6億立方米,人均淡水資源接近1000立方米。據勘測,現今中國北緯41°地區以及華北地區,唯一不缺水的地方就是承德。
在承德興隆縣霧靈山塔西溝,農夫山泉霧靈山承德飲用水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建成。北京匯源等知名企業也先后簽約,落戶承德。目前,全市飲用水生產企業達到28家,設計產能420萬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帶動就業近萬人。
去年,承德市天然山泉水、文化旅游及醫療康養、清潔能源等十大綠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4.3%,超過傳統“兩黑”(黑色金屬采選及黑色金屬冶煉)產業10個百分點,承德主導產業完成綠色轉變。
塞罕壩不僅攪動著當地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同時在人們眼中,這個地方也已成為衡量“綠色發展”的計量單位。有新聞報道稱,最近5年全國增加造林面積達4.47億畝——相當于新增了400個塞罕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