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貴州聚焦農村公路,大力實施農村公路建設系列活動項目,打出了一套"建、管、護、運"組合拳。
"年年五谷豐,就是路不通;有貨賣不出,致富一場空。"過去,這句順口溜在貴州農村廣為流傳。路不通,成為貴州落后的瓶頸。
近年來,貴州聚焦農村公路,大力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一小康路行動計劃""貴州省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等專項活動,將農村公路"毛細血管"融入干線路網"大動脈",打出了一套"建、管、護、運"組合拳,為貴州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建
農村公路總里程超過16萬公里
回憶起過去運陶的日子,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的土陶工藝傳承人母先才不禁皺了皺眉:"通村公路沒有修通前,只能通過挑夫,沿著狹窄泥路,將陶器運至省道上才能裝車。運送陶器時間長,產量上不去,運量也沒法往上提。"
2012年,花茂村到楓香鎮的通村油路修通,結束了母先才肩挑背馱的艱難運陶史,汽車可以直接開到他家門口裝貨運送。"路通了,來旅游的人也多了,土陶受到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喜愛,大小訂單不斷,我每年收入能有十來萬元呢。"他興奮的說。
"要想富,先修路。"貴州,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顯得尤為重要,加之貴州貧困人口多,又多分布在"窮山惡水"之地。交通不便,是貴州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大短板。
為了補齊這塊短板,2013年,貴州啟動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一小康路行動計劃。2015年,又啟動農村公路建設三年大會戰,力爭到2017年實現建制村通暢率達100%、建制村通客運比例達100%、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重點路段安全隱患治理達100%的“4個100%”目標。
目前,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已超過16萬公里,已通暢建制村20960個,通暢率達96.07%,即將實現"建制村通暢率達100%"的目標,成為西部第一個實現全省建制村道路通暢的省份。
在近期召開的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推進大會上,貴州決定從2017年8月起,開展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指出2017-2019年,貴州將投資388億元,對39110個30戶以上具備條件的村民組實施9.7萬公里通組公路硬化建設。
管
由行業行為向政府行為轉變
路通了,管理也要跟得上。
在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過程中,貴州堅持政府主導,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領導任召集人的小康路行動計劃聯席會議制度和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聯席會議制度,省政府督查室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目標任務考核體系并對各階段完成情況開展定期督查、通報。各市(州)、縣(市、區)也將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工作納入綜合目標考核內容,掛牌督辦。
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劉揚表示,貴州省"四好農村路"工作實現了由行業行為向政府行為轉變。
同時,堅持依法治路。省級層面,省人大頒布實施《貴州省公路條例》,設置專章對農村公路管理作出規定;省政府出臺《貴州省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市縣層面,各地也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了規章制度,比如黔東南州出臺了《黔東南州農村公路條例》,遵義市出臺了《農村公路路政管理考評辦法》,劍河縣出臺了《劍河縣通村油(砼)路面建設項目工程施工組織管理辦法》《劍河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和《劍河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
全省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進入到"有法可依、依法建管"新階段。
護
確保"毛細血脈"安全暢通
"山區脫貧苦無路,守著財寶難致富。大家齊心修通路,人人有責來管護……"在遵義市湄潭縣農村公路邊,這首農村公路管護歌的標語隨處可見。
養護關乎著道路品質的長效。目前,貴州建立了以縣級人民政府為主體,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市(州)成立了公路處,縣(市、區)成立了公路管理所或農村公路管理局,鄉(鎮)成立了農村公路交通管理站,構建了"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體系。
探索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推動農村公路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既打通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又要確保了這些"血脈"安全暢通。
省公路局以黔東南州為試點,推行采用自動化快速檢測設備,對農村公路進行路況檢測和基礎數據采集,開發路網、路況、資產、工程、路政、安全、資金等方面的管理平臺,建立了農村公路數據中心,促進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轉型升級。
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服務采購模式,規定農村公路工程的承建方不僅要負責道路建設,還要負責通車后五年的養護工作。僅2016年,全省共打包項目完成投資88億元,建成農村公路9207公里。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被寫入在列,正式上升為國家層面的一項創新舉措。
運營
力爭100%的建制村通客運
盛夏時節,穿行在黔南州貴定縣的村寨,到處可見"出門水泥路,招手上公交"的景象。
"過去到縣城買點農資,要用馬去拉,來回四五個小時,現在班車開進了村,出門就可以坐車,一小時就可以解決,方便太多了。"村民說,有了班車,既方便了出行,也帶動了村里蔬菜種植和養殖業發展。
近年來,貴州創新"一片一組織、一線一主體""一車多線、一線多點"等機制推動農村客運加快發展,不斷提高農村運輸組織化程度。開展"村村通客運"攻堅行動,到今年年底,全省累計新改擴建農村公路將超過8萬公里,力爭實現100%的鄉(鎮)建有客運站、100%的建制村通客運。
日前,貴州省農村公路品質工程建設現場會在黔東南州錦屏縣召開。會上,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王秉清表示,各地要建立"以城帶鄉、干支互補、以熱補冷"的農村客運資源配置機制,通過推行片區經營、延伸經營、捆綁經營的方式,有重點、分階段發展鄉(鎮)村公交,簡化農村客運經營許可程序,適度擴大農村客運經營自主權。
同步建立與公路等級、車型、載客量、行駛速度、通行時間等相協同的線路審批開通機制,提升水平"運營好"農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