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產業園
變“輸血”為“造血”
2017年1月4日,四大寨鄉落成村村民任永蘭特別忙。
2016年,任永蘭向黔華農業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黔華公司)免費承包了20畝蔬菜大棚,在大棚里種上了菠菜、芥藍、小白菜等蔬菜,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向其無償向農戶提供肥料、種子、農藥、機械等生產資料,并負責技術指導和生產管理,如今蔬菜長勢喜人,每月能采摘一次。
“太忙了,我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還得請工人幫忙。”任永蘭抹了把額頭的汗水說。
任永蘭家是村里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沒承包蔬菜棚之前,一家人靠種植水稻和小麥為生,收成好的年份勉強能解決溫飽,遇上天災人禍往往吃了上頓沒下頓。
如今,任永蘭一家不僅能夠解決溫飽,還有多余存款,其所承包的大棚還為村里提供了2個長期就業崗位。任永蘭喜滋滋地算了一筆賬:承包大棚種蔬菜每月平均進賬4000元,家里的5畝土地以每年每畝650元流轉給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年家里至少進賬5萬元。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啦,知足了。”任永蘭說。
任永蘭一家脫貧致富的例子,在落成村不在少數。
在落成村,黔華公司負責在廣州、香港等地簽訂銷售訂單,落成村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每斤0.6元向“小農戶”收購,公司按每斤1.2元向合作社收購,這確保了蔬菜的銷路。
黔華公司是紫云自治縣低熱河谷早熟蔬菜產業示范園(下稱蔬菜產業示范園)的入駐企業之一,園區目前還擁有綠宏、澄明等企業、合作社及大戶47家,其覆蓋的火花鄉、四大寨鄉、達幫鄉3個鄉鎮13個行政村村民因此受益。
近年來,紫云自治縣因地制宜建成了包括蔬菜產業示范園區在內的5個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在促農增收、脫貧致富上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紫云實際的發展路子。
扎實開展技能培訓
變“要我富”為“我要富”
“只要國家有政策,我們就有出路,只要勤勞苦干,日子就會一天比一天好。”紫云自治縣猴場鎮小灣村的羅會恒對記者說。
羅會恒家共有4口人,兩個孩子正在上小學。兩年前,羅會恒一家還是靠給別人打零工掙錢過日子,日子過得緊巴巴。但羅會恒并不甘于貧窮,一直以來密切關注國家的各項扶貧政策。
羅會恒對種種養殖產業很感興趣,經常一個人琢磨技術,2013年縣里邀請種養殖專家開班授課,羅會恒積極參與,經過幾天的系統培訓后,他掌握了一定的種養殖技巧,隨后到鎮里申請了5萬元特惠貸發展種養殖業。
如今,羅會恒的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80畝的臍橙長勢喜人,2016年已掛果,養殖業同樣發展良好。他把養羊、養雞鴨鵝和養魚做成了一個綜合養殖鏈,羊、雞、鴨、鵝產生的農家肥用于養魚,減少了養殖成本的同時兼顧環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現在,羅會恒一家的年均純收入近8萬元。
近年來,紫云自治縣大力開展針對農村貧困群眾的技能培訓計劃,越來越多人接受技能培訓,通過一技之長擺脫貧困陰影。
2016年9月24日,為期7天的紫云2016年“雨露計劃·‘三女’”培訓課劃上句號。板當、火花、猴場、四大寨等鄉鎮(街道)的村婦代會主任、婦女致富帶頭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婦女300接受了本次技能培訓。
2016年11月10日,板當鎮“貧困村致富帶頭人暨青壯年勞動力培訓”開班。
“培訓旨在加快培養一批示范帶頭作用明顯的貧困村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切實服務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真正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戶、帶動一片的目標。”縣扶貧辦培訓負責人趙娟說。
2016年,紫云自治縣加大了技能培訓力度,認真制定培訓方案,扎實開展培訓工作。一年內已對1200人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對200人進行了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