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市民在工作人員指導下使用手機客戶端“一掃開門”。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近年來,隨著我國創新力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越來越“智慧”。大到政務工作,小到居家出行,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信息通信技術,都越來越深地滲透其中。創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同時不斷孕育出新的產業,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并加速推動社會生活步入智能時代。
智能改變生活
在餐桌上方揮動手勢就能點餐,用餐完后可以直接走人,而出門的時候手機已自動完成扣款。在近期舉行的“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一批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產品登臺亮相:“吃了就走”的餐廳,“拿了就走”的超市,“刷臉”就能入住的酒店,用手機就能掛號、繳費、查檢查結果的醫院……這些“黑科技”正影響我們的生活,刷新人們對智能生活的認知。
如今,智能化產品正快速滲入生活。以白色家電為例,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17年智能白色家電的零售額規模達到709億元,同比增長60.1%。“下班后做飯時間比較緊張,我買了智能電飯煲,到家20分鐘前就可以遠程打開,到家后剛好吃飯。”北京市民李先生非常享受智能生活。
不只是日常生活,智能化還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通信技術的革新,從餐飲業機器人洗菜、切菜、炒菜的全自動“智慧廚房”,到醫療屆機器人掃碼、取藥、核對、包裝的“智慧藥房”;從工業智能化工作面遠程控制智能化無人開采作業,到服務業可以同時服務上萬人的人工智能客服,新事物層出不窮。科技創新促進了智能化發展,新興產業與新興工作不斷涌現。
依托智能化技術,這些創新成果也正在公共管理中得以應用,為人們提供更便捷服務。在浙江,眾多的政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在福建,通過手機客戶端實現全省政務資源整合……智能化正為中國創新發展添加動力。
創新引領發展
近年來,黨和國家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創新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創新不斷地激發新產業、新活力,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隨著智能技術的應用,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中國城市治理不斷創新,集應急指揮、信息采集、電子監察、網格化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平臺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可以聯動急救、消防、交警、匪警、城管等多個職能部門開展急救、搶險、救援及日常工作,為城市的平安建設提供立體化、智能化的保障。
如今,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這得益于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環境的改善,得益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得益于中國各行各業人民不斷突破、敢于創新、勇于拼搏的精神。
與此同時,中國在一系列創新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國高鐵承接多個國外項目,將“中國創造”帶到了全世界;風云四號衛星觀測的東半球云圖,是來自中國的“最美自拍”;北斗系統進入億萬手機系統,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中國智能手機在海外受到追捧,銷量持續走高。我國在技術和創新方面的領先,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正成為引領中國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科技創新對產業、經濟的引領和支撐越來越有力。
激發持續動力
涵蓋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等多個產業領域的阿里巴巴達摩院日前成立,預計3年內投資100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進行基礎科學與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這一舉措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中國當前正迎來一個重要的機遇,將助力中國在創新能力建設、促進全球化和提升國家競爭力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這一機遇就是‘智能互聯’。未來,它將推動多行業的協同發展,而中國可以通過在這些行業爭取先發優勢,升級其創新能力建設。”高通無線通信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郭濤說。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快速演進,新的需求層出不窮,萬物互聯、工業智能化,都對科技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表示,智能化是判斷制造業發達與否的重要標準。他同時直言,我國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程度與國際相比仍有差距。2015年我國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僅為49臺,而全球平均是69臺。
如何激發持續創新動力?“以創新驅動發展,以改革驅動創新。”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表示,下一步,將圍繞激發人的積極性開展工作,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科研人員創造公平、公正、有利于科技創新的生態系統。
世界發展史已經證明,科技創新在哪里興起,發展動力就在哪里迸發。在創新政策、創新實踐引領下,一系列智能化創新成果出現,未來中國將步入智能時代。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認為,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創新引領者,在前沿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主要領域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