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國人的眼里,當下的中國是個什么樣子呢?他們對中國是否還有刻板印象?日前,一場臺州旅游資源與海內外知名旅游企業同業的“相親會”在浙江臺州舉行,來自澳大利亞、波蘭、荷蘭、加拿大、泰國等多個國家的50多名境外旅行商,通過6天5晚的深度體驗,親身感受今日中國。
在中國旅游更方便了
2004年,來自印度的庫納爾第一次來中國,自此他深深地愛上了中國,迄今為止他已經帶團來中國30多次,尤其是最近幾年,每年都會來北京、上海四五次。無論是有著華麗漂亮現代化建筑的大城市,還是如臺州這種有著自然山水風光的城市,都讓庫納爾傾心不已。
說起中國的變化,庫納爾感觸最深的是語言交流和交通的變化。十幾年前他剛剛開始帶團來中國時,從北京到上海坐火車需一晚上,到站時已是半夜。如今,從北京到上海的高鐵只需要四個多小時,非常方便。去年,庫納爾帶了150多人的旅行團從上海去杭州,除了美麗的景色,便捷的交通給團員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10年以前,庫納爾帶團去北京參觀長城,導游因語言不通,聽不懂印度客人需要什么樣的食物,加上天氣炎熱,有的印度客人就不耐煩了,導游也很委屈。這件事庫納爾印象非常深刻。但是近幾年,庫納爾碰到的一些導游不但會講英語,能跟他們順暢交流,還會唱一些印度民歌,講一些印度故事。走在北京、上海的街頭,很容易找到會英語的朋友問路。
帶游客來中國我們很放心
來自馬來西亞南海中旅的24歲小伙子黃致詮雖然第一次來中國,但是卻會講一口流利的漢語。由于在從北京到臺州轉機時間很緊,機場服務人員便熱心地帶他去特別通道托運行李,并順利登機。服務熱情周到成了他在中國的第一感受。對此,韓國金天旅行社的金天感觸也很深刻,這個曾在中國留學、畢業后留在中國的韓國小伙子覺得不光是服務質量提高了,中國國民的整體素質也有了很大提升。
每到一處景點,當地的導游都會用外語向外國朋友作介紹。在濟公故居,導游尹光輝甚至把地上磚塊上的圖案文字都解釋給外國朋友,這讓黃致詮十分佩服:中國的導游很努力地不僅僅是介紹景點,還在努力地傳播中國文化。還有一個細節讓黃致詮覺得中國的服務水平非常高。去神仙居游覽的時候遇到了下雨天,由于霧大,很多景點看不到,但是卻沒有人抱怨,他覺得原因就是導游在跟大家介紹的時候說了一句“雨天才能感受到神仙的感覺”,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接受度。黃致詮說:“現在帶游客來中國,我一點兒也不擔心。”
移動支付讓我們驚嘆
來自法國南方旅行社的王玫,老家在山城重慶,上世紀90年代跟丈夫定居法國后,每年都會回國。這幾年王玫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落伍了。在中國,拿個手機什么都能買到,移動支付,這個在中國大地上已經家喻戶曉的事物,對身處時尚之都的她來說還頗具未來感。不光是王玫,她跟很多外國朋友交流起來都覺得這是個不可思議的現象。移動支付的吸引力在于它的便捷性,不管是路邊攤買早餐、買水果,還是逛超市、打車,甚至是共享單車,移動支付都有極大的便捷性。王玫笑著說:“中國一不小心又走在世界前沿了!”
中國的快速崛起令人目眩。對此深有感觸的還有老家在貴州的申桂香女士,她跟丈夫已經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生活了十幾年,她上次回國已經是3年前了。這次來臺州參加旅游體驗活動,丈夫讓她帶上一些人民幣,結果她發現街頭巷尾賣水果的小商販都不用現金了,去餐廳吃飯服務員也會問是用微信還是支付寶支付,如果這兩種手段都不行,才會提出現金這種“冷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