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發在清理水渠。劉續 攝
承“愚公”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
1995年端午節,當汩汩清流從溝渠一瀉而下時,草王壩全村老少扛著鋤頭一路呼嘯奔向自家的旱地引渠蓄水,把祖祖輩輩刨食的旱地變為稻田。
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群眾開展“坡改梯”。夜晚,平時寂靜漆黑的山村被點燃,山坡上、土地里燈光閃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村民們在黃牛頭上、自己腦門上套上燈,徹夜挖土、筑田、放水……
村民徐國樹家“坡改梯”后有了4畝梯田,全部種上了水稻。1996年,畝產達到1000多斤。他一直記得打出米那天,家里煮了滿滿一大鍋、足足5斤多米飯。從米下鍋起,一家人什么都不干,圍著灶臺坐著,等著,笑著。揭開蓋的那一刻,一股從沒有過的清香,扎扎實實地鉆入鼻子,直入胃里,沁入心里……
黃大發沿著水渠巡查。劉續 攝
村里的稻田從240畝增加到720畝,每年收稻谷80萬斤,村民從此吃飯不愁。還有村民種上了高粱,收獲后賣給附近的酒廠,帶來了更多收入。緊接著,黃大發又逐一實現了他修學校、通路、通電的夢想。
不忘記黨、不忘記人民、不忘記自己是共產黨員“三個不忘”,是黃大發這位有著58年黨齡的老黨員常掛在嘴邊的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帶領群眾奮斗50多年,脫貧的熱情涌動在草王壩的家家戶戶。新擴并的團結村還有許多貧困家庭,老支書黃大發參加政府的脫貧攻堅考察,認定了辣椒和柚子產業。經過論證,當地政府決定將之作為扶貧攻堅重點產業進行推廣。
“團結村計劃2017年從貧困村出列,這是任務,也是使命!”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變幻的是時空,不變的是宗旨。82歲的黃大發依然行走在巡渠、護渠的道路上,“面對黨和人民的信賴,我時時刻刻都懷著一顆感恩之心,一定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參考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