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的魅力
9年前的11月28日,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架新型支線客機ARJ21—700首飛。那時,國人的“大飛機”夢或許只是悄悄地放在心里,期待中又有著緊張。9年后的11月28日,C919開展試驗、ARJ21批量生產、CR929加緊研制……此刻,當記者走進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看到的是我國國產“大飛機”夢加快實現的穩健腳步。
“C919大型客機正式投入商用之前,是要經過一系列縝密測試的。我們這里的航電綜合實驗室、鐵鳥試驗臺、電源實驗室連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地面’飛機系統,所有飛行中可能遇到的情況都可以被模擬,而且大多數實驗設備都是由我們自主研制的。”中國商飛C919項目辦公室主任袁文峰一邊帶著記者參觀,一邊展示著他的“寶貝”。
袁文峰告訴記者,自今年5月5日完成首飛后,C919大型客機持續開展了系列測試任務,目前已轉場至西安閻良,進行后續試飛取證試驗。在他看來,此次轉場,也標志著C919大型客機具備了城際航線飛行能力,達到了預期的穩定運行狀態。“從完成首飛到正式投入航線,還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我們也將根據試飛收集的信息適當作出調整,以達到最佳狀態。”
據了解,目前C919大型客機國內外用戶已有27家,訂單總數達730架。如今的中國商飛也首次迎來了自主研制、批量生產、交付運營噴氣式商用飛機的新時代。
如何在新時代有大作為?袁文峰給出的答案是,在掌握研發和生產“大飛機”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利用好“大飛機”這個平臺,帶動中國民用飛機產業鏈向“微笑曲線”兩端提升。
“我國在機載設備領域相對落后,卻因為有了C919大型客機這個平臺,吸引許多國際上同樣為波音和空客提供零部件的供應商的參與,促成國內外供應商合作,成立了16家合資企業,拉動我國民機配套產業的發展,這足以證明大飛機的魅力。”袁文峰說,未來,在大型客機總裝基地的帶動下,上海或將形成完整的航空產業鏈。
智能化的期待
人工智能,是我國重點部署的發展領域。在上海市政府正式發布《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后的第14天,楊浦區跟進發布了具有楊浦特點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政策和重點項目,20個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2至3個人工智能創新平臺、1個人工智能特色產業集聚區等赫然在列。而這只是百年工業區楊浦奔向創新之城的其中一步。
對擁有10所高校和100多家科研院所的楊浦區來說,打造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高創新的濃度,提升創新的便利性、寬松性,形成創新的磁場效應,是把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關鍵一招,目的正在于培育出更多具有“引領性”的創新要素。
但創新要素不是憑空而來的,“引領性”也不是靠想象得到的,具有“引領性”的創新要素來自基礎環境,具體來說,就是企業需要寬松的發展環境和成長空間、人才需要可觀的激勵政策和足以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在企業是創新主體的語境下,基礎環境的營造是需要靠政府著力推進的。
洞悉這一點之后,楊浦區在推動區內人工智能發展上拿出了實招。據楊浦區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楊浦區將對人工智能產業領域的全國乃至全球標桿型機構,給予高達500萬元的開辦費補貼、租房補貼和高達1000萬元的購房補貼;對領軍企業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研發投入,經評估后予以10%的補貼,上限500萬元。對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初創型企業,有機會入駐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創新基地,并將獲得6個月至3年的房租補貼,若獲得風險投資青睞,按照獲得投資的金額,經評估后,還有機會獲得最高達500萬元的投資后保障獎勵。一系列讓人工智能企業和人才踏實來、放心干的舉措,也讓人們對人工智能產業引領楊浦經濟充滿期待。
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版圖中,楊浦被定位為“重要承載區”。他們在創新生態營造上努力的方向、在創新領域求解的問題,對上海市都有代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