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泰國普吉7月10日電 特寫:中國救援隊在普吉島的努力與堅持
新華社記者丁梓懿 顏昊 楊舟
10日上午,泰國普吉島驟雨初歇,但5日發生游船翻沉事故的海域依然烏云密布,風高浪急,打撈工作無法繼續進行。一群中國救援隊隊員焦急地等待著指令。他們已作好充足準備,天氣狀況一旦好轉,便第一時間下海打撈。
當日一大早,來自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的10名專業搜救隊員和2名潛水醫生從查龍灣碼頭出發,經過30分鐘的海上航行抵達事發附近海域,隨泰國海軍潛水隊員登上“塔廊”號救撈船。
近幾日,中泰雙方共同作業,相互配合,共同商量方案,輪流下海打撈。
“我們已對‘鳳凰’號船體的大部分區域進行了仔細搜尋,目前僅剩下層的餐廳位置沒有搜尋。”廣州打撈局救援隊領隊王仁義告訴記者,由于船體向右傾約100度,船艙內堆積著桌椅等雜物,天花板隨時可能掉落,潛水員進入艙室有一定難度,進艙作業十分危險。
7日下午,潛水員下水時發現船體下方壓有一具遇難者遺體,但位置很難打撈。對此,王仁義和隊友們準備了一臺氣升式水下抽沙裝置,準備用這臺裝置抽出遺體兩側的泥沙,將遺體打撈出來。
目前正值普吉島雨季,天氣狀況在一天中變化很快。王仁義說,等天氣好轉,潛水員們會立即進入沉船的餐廳搜尋。根據泰國軍方要求,很有可能把船體進行輕微移位,搜尋船下是否還留有更多遺體。
在打撈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40米的水深。潛水員一次下水作業的極限是20分鐘至25分鐘,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熟悉水下情況并進行搜尋存在很大難度。
另外,現場沒有大型工作母船協助潛水員進行作業,風浪和天氣因素也不利于加快打撈進度。盡管如此,曾多次參與跨境救援的王仁義和隊員們依然有信心完成此次任務。
“在國外水域打撈同胞遺體,我們的心情十分沉重,但是作為救助人員和應急搶險員,我們要特別堅強,盡最大努力把他們都找回來帶回家,讓他們入土為安,這是我們最大的心愿。”王仁義說。
另外一支由中泰專業潛水團隊臨時組成的“普吉藍海救援隊”從事故發生后不久就開始參與搜救工作,他們是最早發現“鳳凰”號沉沒位置的救援力量之一。他們也一直派員參加搜救。
參與搜救工作的還有另一支來自中國浙江的民間救援隊伍——公羊打撈隊。當日,他們乘泰海軍軍艦赴皮皮島海域作重點搜尋準備。
所有中國救援隊員都只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找到所有失聯同胞,帶同胞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