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巖前自然村還是浙江省新昌縣沙溪鎮生田村一個典型的“空心村”,村民進城生活后,干打壘的土坯房無人居住和維護,破敗倒塌,菜園荒廢。現在,巖前自然村已重獲新生:20多棟土坯房從村民手中流轉到村集體,再由村集體出租給兩名青年經營20年,廢棄的農房被修葺一新,荒地上建起了菜園、花園、草坪、茶室,轉型為一個富有江南特色的農莊。
如今,每周定期舉辦的“公眾開放日”和“鄉村沙龍”等新鮮活動,讓生田村成了“網紅村”,已引來千余名游客參觀。該村村委會主任李達紅說:“冷清的村莊又重新熱鬧起來了。”
讓“空心村”復活的是兩名青年。一名叫肖磊,河北人,畢業于美國華盛頓大學;另一名是曹東川,四川人,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去年,這兩名留美“海歸”,跑遍了浙江安吉、奉化、臨海等地100多個村莊,最后在朋友的引薦下走進生田村,并決定辭掉在深圳的工作,到這里投資300萬元扎根創業。
肖磊說,他與曹東川是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專業的同學,大學畢業后到海外學習,他們曾將中國的變遷與世界對比,發現城市大同小異,鄉村差別很大。國內不少村莊面臨空心化、老齡化困境,農村資源閑置浪費現象嚴重。兩人選擇在生田村進行一場試驗,通過改造建筑、空間,讓“空心村”成為由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人群組成的多元化社區。
去年5月,李達紅被通知到沙溪鎮政府開會。經過一番“思想工作”后,他領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協助肖磊、曹東川兩位“海歸”青年來鄉村創業。
留洋“海歸”跑到深山里來干什么?李達紅心里有些納悶甚至是不安。
“從六七幢破敗危房著手,修繕出具有中國鄉村傳統建筑審美趣味的房子來。”李達紅帶著“海歸”描繪的藍圖去和危房房主溝通時,就碰壁了。原來,有人要來創業的消息在山村里傳遍了,“是來掙大錢的吧”,“村干部這么熱心,一定是塞了很多錢”……面對閑言碎語,李達紅只好忍氣吞聲,挨家挨戶登門說理。
村民閑置、倒塌的土坯房流轉至村集體的工作基本談妥了。接著,要修建一條進山公路,有的村民又坐地要價。對此,肖磊有深刻認知。他說,鄉村開發肯定會面臨很多困難,比如圍繞土坯房流轉與農戶談判的“拉鋸戰”,村民對外來事物,通常以保守的態度對之,理解與溝通是需要時間與過程的。
作為一名規劃設計師,曹東川想要傳承中國鄉村傳統建筑的魅力。51歲的吳良棟是他們請來幫工的村民之一。吳良棟說,夯土坯墻的手藝活全村沒有幾個人會了。一開始,大家都覺得打土墻特別煩瑣,用鋼筋混凝土澆筑多簡單、省事。為這事,幾個泥水工之間還鬧過一些情緒。當然,學習是相互的。一次,一位壘墻師傅沒按設計圖紙壘。曹東川正想找他理論,結果發現蔡師傅壘的造型比他設計的圖紙還靈動。
在磨合中,雙方漸漸相互理解和尊重。村民除了獲得房屋流轉產生的租金外,肖磊和曹東川還免費幫助農戶銷售藍莓,并搞采摘宣傳,盡可能雇傭本地農戶從事基建和物業維護工作,為附近農戶、村集體提供翻建老屋的設計服務等。生田村開始由從一個不知名的村莊,成為新昌縣有名氣的村子。村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把“海歸”也當作自己人了。
兩名“海歸”青年的到來,慢慢改變鄉村傳統產業模式。據該村負責人介紹,生田村80%以上的農戶種植藍莓,以往主要是靠天吃飯。今年的藍莓采摘季,海歸青年與10多戶種植戶合作,在網上推廣采摘游,舉辦品嘗活動,該村的藍莓銷量較去年增加20%左右。
這也啟發了村民將傳統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李達紅表示,目前生田村正在攜手“海歸”青年建設二期工程,并完善水果基地設施,引進專業人才開展深加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生田村讓我們看到鄉村振興的多樣化方式。”新昌縣農辦副主任梁春源介紹,近年來,該縣通過政府投資、引進社會資本等措施,喚醒鄉村近30萬平方米“沉睡的資源”,吸引了“海歸”、新型職業農民等人才助力鄉村產業轉型和村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