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豬年春節期間,通過將歷史傳統和現代元素結合,年俗等傳統文化就以一種更富參與性和共創性的方式聚集了大量人氣,增強了近14億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
中外學生黃陵劉家川村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是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陜北地區“鬧秧歌”習俗由來已久,相傳北宋已有陜北秧歌舞,原為陽歌,“言時較陽,春歌以樂。”精彩的扭秧歌,也吸引了外國學生加入其中。
韓城古城民俗相親表演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其在傳承發展中也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祭灶、守歲、拜年、祭財神、逛廟會等各類民俗活動,已經融入到了每個中國人的血脈里,成為浸入骨髓的文化因子。
古城西安燈光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也是民族的靈魂。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唯有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借助高科技力量,古城西安燈光秀就引來了人們的強烈關注。通過網絡論壇、移動終端實時發布“過年”的點點滴滴,在濃郁“年味”同時也推動著傳統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
平遙古城游人如織
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春節期間各地景點迎來大批游客,見證了民生“獲得感”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從你我的衣食日常,到遠方的江河工程與高原天路,一直延伸至頭頂星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獲得感”越來越強,推動著“年味”越來越濃。
金亥納福迎華誕 改革開放再出發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國家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個人的成長,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濃濃的“年味”也激勵著近14億中華兒女將人生的軌跡與社會的進步融合,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以新擔當新作為創造屬于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趙楠 楊飛 仇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