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5月26日文章,原題:病毒威脅著中國使用筷子和家庭用餐的傳統 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分享食物是中國人傳遞情感的重要特征。父母夾起精心挑選的小塊食物放在孩子的碗里,作為愛的表達;孩子們給祖父母夾菜以示尊敬;老板給員工夾菜是慷慨的姿態。
現在,人們越來越擔心,分享食物的傳統也可能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政府瞄準了一個無處不在的餐具:筷子。
從公盤里夾食物、自己吃飯或給別人夾菜,一筷多用的情況很常見。但政府希望引導人們改變這個習慣,使用公筷。官方媒體稱其為“餐桌革命”。各地政府部門都打出這樣的標語:“你與文明飲食的距離,差一雙公筷。”
一些餐館和就餐者已經響應了這一號召。他們為使用公筷的顧客提供折扣。在杭州,100多家餐飲名店組成了“公筷聯盟”。北京一家川菜餐館的店主估計,自從4月中旬重新開張以來,半數以上的客人要求提供公筷,而在疫情之前,這一比例還不到5%。“以前大家覺得公筷太麻煩,但現在大家都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慢慢也開始適應了。”
但阻力仍然很大。許多人認為,用自己的筷子分享食物是中國社會文化和重視家庭的真實表達方式,就像擁抱對美國人或親吻臉頰對法國人一樣不可或缺。公筷通常出現在正式場合,比如宴會,以及同陌生人吃飯。與家人和朋友分享食物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公筷被認為會破壞這種親密的表達。
云南教師舒曉(音)說,去年當地出現腸胃炎疫情的報道后,她的家人就開始在家里使用公筷了。她說,和朋友出去吃飯時,她不好意思索要公筷。“朋友們已經覺得我在家用公筷有點奇怪了”,她說,“所以我只能按照大家的意思來,盡管我心里是有一點不認同的。(作者 Amy 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