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非洲青年》雜志5月27日文章,長期以來,杜庫姆只是印度洋沿岸一個寧靜的漁村,但2017年當中國公司宣布要投資105億美元打造一個占地面積1000公頃的工業園區時,它的命運發生了巨變。這筆資金對面臨財政困難的阿曼政府來說十分及時,該項目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在傳統的“美國保護區”內的地位。
占全球消費量20%的石油運輸要經過狹窄的霍爾木茲海峽,美國和伊朗在這一區域關系緊張,杜庫姆深水港則能讓船舶避免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從而改變地緣政治局勢。此外,杜庫姆位于瓜達爾—吉布提航線的中途。瓜達爾港是中國在巴基斯坦打造的經濟走廊起點,吉布提則是中國在紅海設立的首個海外保障基地所在地,這令美國人很惱火。
近年來,由于華盛頓對中東政策極不穩定(軍事干預伊拉克、退出伊朗核協議等等),中國在當地的存在日趨重要。海灣國家尚未從美國的“背叛”中恢復過來,一系列事件最終損害了美國的聲譽。中國與海灣國家關系專家、阿布扎比扎耶德大學教授喬納森·富爾頓表示,美國的“不可靠”導致中東大國開始尋求聯盟多樣化,與之前在經濟、安全領域很少合作的大國建立起緊密聯系。富爾頓稱,除了俄羅斯、印度及日本,中國正在成為區域地緣政治秩序轉變的最主要參與者,因為“中國被視為更穩定、更容易預測的合作伙伴”。
美國在海灣地區“被疏離”并不能僅用中國和該地區的靠攏來解釋。中國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也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2017年,中國40%以上的原油進口來自中東和北非。2013年以來,連接起亞歐非三大洲的“一帶一路” 龐大貿易網絡不僅可以滿足各方市場需求,也成為中國在中東地區強化影響力的催化劑。
除了杜庫姆港,北京還與11個阿拉伯聯盟成員國簽署了“戰略伙伴關系”協議,包括沙特、約旦、阿聯酋、埃及等。 北京希望成為中東和平與穩定的捍衛者,并否認這是為了填補美國人留下的空白。富爾頓說,中國的雄心是經濟而非政治,“對美國來說,軍事行動可以換來地區安全。中國則用‘發展的語言’來闡述中東的穩定”。(作者艾米麗·穆東,潘亮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