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防城港市全面落實中央、自治區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重實效,全市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防城港市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34288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1345人,貧困發生率由4.96%降至0.19%。自治區定貧困縣上思縣2017年脫貧摘帽。全市74個貧困村出列。十萬大山南北兩麓和邊境地區兩大重點貧困地區貧困問題基本解決。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問題得到基本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輸血”變“造血” 產業扶貧顯特色
產業扶貧是增強脫貧內生動力,是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來,防城港市累計獲得認定各級示范區260個,其中自治區級11個,實現每個縣(市、區)均創建1個以上自治區級示范區的目標,推動形成了“海邊山”特色的縣級“5+2”村級“3+1”特色產業體系。2020年以來,防城港市發展“5+2”特色產業貧困戶10790戶,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6.05%。產業獎補發放2980.49萬元。
“我現在用心打理好我的養殖和種植產業,希望今年能有好的收成。”近年來,上思縣公正鄉那齊村琵琶屯村民梁前忠把荒廢的田地租起來,改造成小山塘來發展養殖,目前山塘養殖面積有五六十畝,2019年出欄5萬羽鴨子,純收入在10萬元左右。2020年他租了20畝的山地來種植小黃姜,和村委合作種植綠茶。日子越過越紅火,梁前忠的干勁也越來越大。
梁前忠用心打理自家的養殖和種植產業,希望今年能有好的收成。上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了解,以特色種養為例,大力發展現代海洋漁業,生態養殖、陸基工廠化養殖和離岸深水網箱養殖不斷擴大,成功簽約了總投資40億元的大北農海洋生物醫藥與金鯧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計劃投資8億元建設周長90—120米的深海網箱200口,目前已開工建設。在未來5年力爭全市深海網箱總數突破2000口,實現年產金鯧魚等約10萬噸、產值約26億元。通過發展海洋漁業輻射帶動周邊群眾。支持家禽屠宰加工和特色家禽養殖,大力發展光坡雞、上思那琴香鴨等優質家畜禽飼養,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引進培養建設大型生豬規模場防城區園豐牧業25萬頭生豬一體化養殖扶貧項目,通過“企業+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增加貧困戶收入。
“讀書改變貧窮面貌”深入人心
越是身處偏遠,越要重視教育。防城港市上思縣思陽鎮易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陸牮禧夫妻以勤勞的雙手供三個兒子上完大學,短短四年時間,從因學致貧的貧困戶走上了全家年收入近20萬的致富道路,為全村樹立起重視教育的典范。
陸牮禧一家5口人,有3個兒子。早在2014年、2015年,三個兒子先后考進大學,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一貧如洗,陸牮禧和丈夫沒有被生活所壓倒,他們除了種植30畝的甘蔗,還在空余時間外出務工賺錢養家供孩子上學。在這期間,政府也提供政策扶持,給他們蓋房子,讓三個孩子享受雨露計劃補助。2016年,陸牮禧一家成功脫貧。
陸牮禧已經上班的孩子為家里換上新電視機。廣西新聞網記者 黎瑩瑩 攝
據悉,目前上思縣義務教育保障戰役建設項目共有8所學校,7所已經竣工并交付使用。1所將在8月底交付使用。2008年,在民進廣西區委和廣東省委的牽線搭橋下,上思縣創辦了瑤族女生班。在深入開展教育扶貧中,該縣打造了“瑤族女生班”“民族勵志班”等助學品牌,通過開辦12屆“瑤族女生班”、4屆“民族勵志班”、10屆“少數民族女子高中班”資助貧困學生1000多人次。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扎牢新根才能斬斷窮根。為了讓貧困群眾盡快適應搬遷后的生產生活,防城港市將易地搬遷工作的重點從搬遷為主轉入后續發展為主,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有學上、能致富”。
防城港市探索建立“企業+基地+合作社+扶貧搬遷戶”的產業模式,推進“扶貧車間”建設,在安置點附近打造一批扶貧微工廠,方便搬遷群主在“家門口”就業。早在2018年,防城港市就在防城區的河西那里蒙安置區建立起首家扶貧車間,發展到現在,各縣(市、區)的扶貧車間不僅蓋起來、人進來,更因地制宜、貼近市場,實現產業結構升級、貧困群眾就業、地方經濟發展的多贏局面。防城區大菉鎮百里村扶貧車間生產的勞保手套質量上佳,甚至遠銷到了日本;上思縣南屏瑤族鄉的香料扶貧車間既解決了當地香料銷售難的問題,又創造就業幫貧困群眾提高了收入。
村民在“扶貧車間”工作。廣西新聞網記者 黎瑩瑩 攝
利用現有資源著力解決搬遷戶適齡兒童入學問題和搬遷戶就近就醫問題,確保搬遷戶有學上,能就醫。上思縣新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總投資1.06個億,新增學位數1600個,整個項目將于7月底竣工驗收,9月招生辦學。把集中安置點醫療衛生管理工作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統籌推進,科學布局安置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完善“1+9”標準化衛生院和衛生室建設,配齊看病功能。暢通醫療報銷,落實“先診療后付費”服務,實行“先享受待遇后備案”政策,有效保障易地安置群眾就近看病就醫,享受公共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