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到成都街頭走走看看”,城市漫步因何成為爆款
北京的中軸線、上海的武康路、廈門的山海步道……或者是獨自一人品味市井繁華,或者是三五好友共享人間煙火,甚至是一群原本素不相識的參與者組成“城市觀察團”,城市漫步(Citywalk)以其開放的定義、豐富的內涵、濃郁的文化氣息,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某社交平臺的用戶已經walk出了32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8圈。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成都大運會的舉行,讓很多人又哼唱起這首流行民謠,里面提到的“玉林路”“小酒館”,正是無數文藝青年來到成都的“打卡地標”。這些天,到成都街頭走走看看,體驗并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無疑是城市漫步最潮的選擇。
在公共交通四通八達、通勤代步方式多種多樣的當下,很多在城市扎根和奮斗的年輕人,平日里其實并沒有太多時間感知城市。人們因何漫步,城市怎樣提供漫步的空間與條件,是流行概念背后,更加值得探討的問題。
近年來,各地城市建設突破“千城一面”,深挖城市街區的個性與底蘊。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一條受追捧的城市漫步路線,離不開豐富文化景觀的支撐。比如,沿著北京中軸線的漫步體驗,不僅讓外地游客心向往之,還勾起了不少“老北京”的故鄉回憶。通過串聯漫步路線上的歷史細節,設計交互式的敘事場景,文化遺產得到活化利用,城市肌理也面貌一新。
開門見綠意,漫步觀山海。現實中,“說走就走”的遠行并不容易,城市漫步允許人們深入身邊的自然。很多人在漫步中發現,城市不僅有地鐵、高樓、高架橋,還有河流、山地、林地等生態景觀。通過合理規劃城市“綠道”,把徒步抵達城市山水路線拉近,能讓更多人真切感受到城市保留一抹綠意的意義。“城在碧水青山間”,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增添城市漫步的吸引力,需要打破常規思維,以開放心態兼容多元業態。在上海,名為“馬路生活節”的活動,將展覽、音樂、美食、市集帶到街頭,允許人們邊走、邊聽、邊看,在“軋馬路”中獲得豐富的感官體驗、心靈體驗。聳入云端的摩天大樓、銘刻城市記憶的老洋房、街角的小空地,都成為城市美學的舞臺背景。通過創新城市管理服務模式,為“小店經濟”提供充分發展空間,城市高質量發展也將獲得增長新動能。
讓城市漫步的觸角抵達更多地方,前提是構建“步行友好”的城市交通格局。近年來,不少城市打造“慢行系統”,為行人騰出空間和資源。別具匠心的步道、健身道,成為市民游客熱衷打卡的“網紅”路線。隨著城市更新工作的展開,居民多樣化的慢行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綠色低碳出行得到充分保障。
打開城市漫步的最好方式究竟是什么?有人喜歡周密規劃、依序打卡,有人喜歡隨興所至、信步漫游,可能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答案。通過綜合打造“慢節奏”的城市空間,能幫助更多人感受漫步的快樂、找回“消失的附近”,與社區建立連接,與城市的歷史傳統建立連接,讓城市的多元文化和諧共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