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發展歷史及現狀
武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勞動、戰爭、與自然搏斗等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并發展起來的一項技術,其歷史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從原始時期的石器戰爭,到先秦時期的搏擊劍術,再到唐宋時期出現組織流派,逐漸趨于成熟,門派林立,傳向國外。目前中國武術的主要流派有少林派、武當派、峨嵋派和南拳派等。
中國武術最早是一門使用格斗等手法來停止戰爭、保護自身安全的技術。隨著武術的發展,武術變得不僅僅只是一種“實用技術”,而是一種文化與修養。中國有句古話“上武得道,平天下”,武術的最高境界追求的不是戰事而是和平,中國武術追求的是在物理的動態中得到精神的提高。
中國武術雖然源遠流長,但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種種因素逐漸脫離了“內外兼修、攻防技擊”的本質。雖然不少高校都開設有武術課程,但教材普遍陳舊,缺乏創新,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現代體育的競爭下,傳統武術正面臨中老年獨“舞”的境地。
盤點國外經典格斗術
與中國傳統武術類似,國外也有許多各具特色的格斗技巧。這些格斗技巧體現了各國獨特的文化沉淀和歷史特色。
韓國——跆拳道
跆拳道起源于朝鮮半島,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跆拳道是由朝鮮三國時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來的,是韓國民間流行的一項技擊術。二戰時期,許多朝鮮人從海外回到朝鮮半島,并將外國的一些格斗技巧與跆拳道結合,最終形成了現代跆拳道。
“跆”意為以腳踢、摔撞,“拳”以拳頭打擊,“道”是一種藝術方法。跆拳道的側重點在于人體最有力的攻擊方式——腳踢,其腳法占了跆拳道所有招數的70%。此外,兵器、擒拿、摔鎖等也是跆拳道中的招式。
盡管跆拳道起源較早,但是其正式命名卻是在1955年。在此之前,跆拳道的名稱有跆跟、手搏、唐手、托肩、花郎道等。1955年,韓國各界人士組成名稱定制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通過了韓國崔泓熙少將提出的“跆拳”二字,跆拳道至此正式得名。
日本——柔道
柔道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斗術。古代日本武士利用柔術,在戰場上通過摔、扼頸等方式對抗全面武裝的敵人,最終演變成了柔道。
柔道在日語中的意思是“溫柔的方式”。通過柔道,人們使用自己一小部分的力去轉移對方的力,并將對手摔倒在地。柔道主要的技巧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立技,強調的是摔;另一部分是固技,強調的是抓。
柔道在日本也曾經門派林立,招數并不統一。19世紀80年代,嘉納治五郎研習了日本各個柔道流派的特點,拋下門戶之見,將日本柔道進行了整理和改革,使柔道技術趨于完善。此外他還制定了一套較為標準的訓練方法,從而使日本傳統柔道轉變為現代柔道,并發揚光大。
泰國——泰拳
泰拳歷史悠久,據泰國史料記載,最早的泰拳是軍中將士在休戰時進行比試,以供王侯們消遣娛樂。隨著戰爭的結束,將士們陸續返鄉,泰拳也就傳入了民間。
由于發源于軍中,泰拳極其注重招式的殺傷力。泰拳主要運用人體的雙拳、雙腿、雙膝、雙肘來進行攻擊,被譽為“八體的科學”。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泰拳也吸收了一些西洋拳的特點,并借鑒西洋拳的規則,逐步完善了泰拳的制度和形式。
泰拳武者日夜苦練都是為了能夠進入泰拳的圣地——倫披尼體育館。倫披尼金腰帶是泰國本土含金量最高的金腰帶,能在這一體育館中登臺的拳手都是泰國最頂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