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已成日常活動
在當今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背景下,移動支付正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生活提供便利。
在中國的大城市,幾乎出現了全民移動支付的場景。商家只需掛出一張二維碼收款單,讓消費者點進支付寶或微信中的“掃一掃”功能,掃下二維碼,就可以立刻完成付款,商家即刻收到錢款。
在咖啡館和餐廳等公共消費場所,現金付款會消耗一定的時間,消費者需要根據金額找出相應數量的紙幣進行付款,而服務人員也要將現金收到后進行結算和找零。而使用掃碼付款功能的話,支付在幾秒中內就可以完成,也無需結算和找零。
除了簡單的支付和轉賬功能外,移動支付軟件提供的“水電費充值”、“話費充值”、“共享單車”、“信用卡還款”、“火車票機票”等功能也讓人們越來越信賴移動支付軟件。消費者可以坐在家里,足不出戶,只需在手機上點一點,就可以完成多項繳費清單。
移動支付軟件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也得益于其成本的低廉。在價格較為昂貴的刷卡機和只需要打印出來的二維碼面前,小型店鋪商家會選擇二維碼來進行收款。消費者也只需要將支付軟件與自己的儲蓄卡綁定,并用身份證進行身份驗證,就可以輕松付款。
圖
美國圖
日本圖
巴西圖
美國是一個銀行卡類業務發達的國家,其國民的消費方式多為信用卡消費。在美國,一個人的手中有兩三張信用卡是常事,使用起來也非常安全方便。
信用卡起源于二十世紀初的美國,以金屬做成。1951年問世的大來卡奠定了現代信用卡的雛形。當時,持卡人消費時只要出示卡片,大來卡公司就會墊付賬款,之后再向持卡人收款。信用卡業務因其便利性漸漸擴展到飯店、航空公司各種行業,發卡機構也從大來卡公司、美國運通公司擴及到各銀行。
在美國,如果消費者想在網上購物,只需要填入信用卡卡號,無需密碼和短信驗證。線下付款的話,美國幾乎所有的超市、商店、加油站和餐館都接受信用卡支付。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消費的話,不僅可以獲得信用積分,還可以將積分以1%到5%的利率折現。信用卡不僅使用起來方便快捷,盜刷零責任機制也是它在美國市場受歡迎的原因。只要卡主能夠拿出證據,證明卡上的某筆消費不是卡主消費的,信用卡公司會免去此筆款項的還款,卡主也無須為此筆金額負責。
盡管在多年前日本就有了成熟的手機支付技術,但是現金支付、銀行卡和現金預存卡支付仍舊是日本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例如東京常用的Suice卡、大阪常用的 ICOCA 卡和711便利店推出的nanaco卡,都是日本人常用的現金預存卡。
日本的自動存取款(ATM)技術很發達。在日本,幾乎每家便利店都配有ATM機,而且常見的銀行卡都能存取款。日本的便利店的密集度也很高,在城市中,幾乎走幾步就能遇到一家便利店。因此,取款存款也變得十分方便。
此外,日本的消費者十分注重個人隱私與錢款的安全性,他們將判斷信用指數這項任務交給銀行去完成。因此,將信用體系建立在第三方的支付軟件上的做法在日本很難普及。
在巴西,信用卡的使用占比并不高,當地消費者最常使用的是現金付款。
Boleto是巴西最常見的現金支付方式,是由巴黎中央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聯合推出的支付方式,在巴西消費市場占主導地位。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后,會收到一張帶著條形碼的發票,這個識別碼被稱為“Bar Code”。消費者可以拿著識別碼前往任意一家便利店或銀行點進行結算支付。
Boleto單筆支付限額在1美元到3000美元,月累計支付不超過3000美元。消費者在消費后,可以在1到3天內進行付款結算,而各個銀行需要1到3個工作日的時間完成數據轉換。因此,每筆交易一般需要2天到一周左右的時間才能支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