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盲目消費 理財觀念淡薄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網絡消費、校園貸等大學生消費現象和行為給人們留下了大學生“花錢如流水、不會理財”的印象。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整理的全國100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在某支付平臺的消費數據顯示,2016年大學生在其平臺人均支付金額達40839.468元,與2015年相比,增幅97%。
為了滿足消費需要,不少學生選擇了做兼職等方式來增加收入,但也有部分學生理財意識淡薄,通過不合理手段來滿足消費的需要。2016年,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大學生就因從校園金融平臺貸款過度,最終無法償還跳樓自殺。今年8月發生的“范澤一”事件也同樣是因為過度貸款。
今年9月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這表明,有關機構已經開始著力避免大學生進行盲目消費。但學生個人的理財觀念培養,教育部門的政策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家長的合理教育。
國外如何培養理財觀念
在國外,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理財觀念的培養。他們的理財教育起步年齡早,并滲透到孩子與錢財發生關系的所有細節中。盡管不同國家的社會背景存在差異,但一些理財教育的方法值得參考。
英國
在英國人的觀念里,能省下的錢如果不省是一種很愚蠢的行為,他們鼓勵精打細算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也把這種理財觀念傳授給了下一代。
英國的理財教育方針是培養理性消費觀,并且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5至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并懂得錢可以用于多種目的;7至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零用錢,認識到儲蓄對于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11至14歲的學生要懂得人們的花銷和儲蓄受哪些因素影響,并懂得如何提高個人理財能力;14歲以上的青少年則要學習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務。
近年來,兒童儲蓄銀行越來越流行,大多數銀行都為16歲以下的兒童開設特別賬戶,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將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入銀行等金融機構。
法國
與英國人不同,法國人崇尚消費,法國兒童不僅受到熱衷于消費的父母影響,周圍的各類廣告也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他們的消費欲望。然而,法國家長有一套獨特的理財教育方法。
法國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對他們進行“家庭理財”教育,讓他們理解金錢與消費的關系,由此不知不覺地為孩子建立理財意識。法國人認為應該定期給孩子零用錢,因為即使是孩子也會有消費的需求,對此家長應該給予尊重和支持。家長還鼓勵孩子進行適當消費,然后和孩子交流感受,幫助他們分析消費是否合理。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法國家長給他們的零用錢數目也會逐步提高,并為他們設立個人銀行賬戶,存入不少的一筆錢。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明智、科學地理財。
日本
在日本,有一句名言——“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賜予,其余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這句話體現出,日本家長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因此,許多日本中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要在校外打工掙錢。近年來日本經濟持續不景氣,勤儉持家的觀念更加被推崇。
很多家庭每個月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用錢,家長會教育孩子如何節省使用并將一部分儲蓄起來。給孩子買玩具和禮物時,無論家庭收入高低,家長都會告訴孩子一次只能買一個,若想再買需要等到下個月。
孩子長大后,家長會要求每個人準備一個賬本,用于記錄每個月零用錢的收支情況,讓孩子學會賺錢、消費和儲蓄。這些方法已經融入日本家庭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在一種具有強烈的理財意識氛圍中生活,幫助他們形成優良的理財品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