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服換代升級
回望歷史,校服的樣式也隨著時間的變遷在發生著變化。辛亥革命后,制服式校服在中國首次出現,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民國時期,男生的校服多為改良中山裝,女生的則為中西結合的改良版旗袍。新中國建國之初則比較隨意,沒有特定校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草綠色的舊軍裝是學生的普遍著裝。1993年,隨著國家教委印發的《關于加強城市中小學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被戲稱為“面口袋”的運動校服,從此“一統天下”并持續至今。
然而多年來“面口袋”并不受大多數學生歡迎。一些專家表示,目前大多數校服款式陳舊,單一的運動服式沒能體現出年齡、性別上的差異,抑制了學生對美的追求,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且校服結構大多極為松垮,無法體現出學生的生氣勃勃。因此校服應該適當改進,要色彩搭配和諧,款式也比較適合學生的年齡,要注意青春期孩子的性別意識。
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一直圍繞校服發展歷史、校服文化等方面開展基礎研究工作。今年,該中心發布了《北京市中小學校服色彩體系》,確定了宮墻紅(赤)、靛青(青)、漢白(白)和瓦灰(灰)成為主打色。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負責人潘波解釋稱,“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所以在顏色選取上我們特意考慮到北京建城建都歷史、地理環境、人文生活和色彩基礎理論等方面。”
在此次展示活動中,由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研發的校服正式亮相。這些服裝融合了我國傳統元素與現代簡約風格,并增添時尚元素,更好地展現出當代中小學生意氣風發、自強不息的品質。
盤點各國校服文化
校服代表了很多人學生時代的回憶,不同國家的校服也反映了各自的文化。如果從源頭上考據,世界許多國家的校服,都和英國的校服有些淵源。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各國校服的樣式和發展歷史。
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出現校服的國家,英國的校服傳統并不來自公立學校,而是來自英國獨有的慈善學校。到了20世紀50年代,英國校服普遍開始有了現在大家熟知的“英倫風校服”模樣。
英國的校服是從各大公立幼兒園開始的,一直到學前班、小學到中學,學校幾乎都是要求著統一合身、優雅的正裝校服入學,從校服的顏色到款式,大多也是經過學生投票決定的。校服的購買則通常是大家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到市場自行采購,材質和細節也會根據價位不同而不同。
英國的校服款式經典、簡潔大方,在平時上學期間,學校要求學生必須穿著正統西式校服:男生為正統西裝、正規皮鞋,需要佩戴領帶;女生也是統一西式正統服裝、正規女式皮鞋,必須佩戴領花。這種經典的校服款式,以及嚴謹細致的服飾搭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英國學生的氣質和審美。
日本
日本的校服出現地同樣很早,工學寮(后稱工部大學校)于1873年建校之時就規定學生們穿統一的深藍色立領服。大正到昭和初期,日本全國范圍內開始對校服的穿著實施嚴格規制。二戰戰敗后出現了批判校服的聲音,認為應該廢除軍國主義色彩濃重的學生制服。上世紀70年代有些學校開始廢止校服、校帽的穿著規定。80年代后隨著日本經濟全盛期的到來,校服再次興起。
日本男生的校服是“詰襟”(つめえり),目前有七成國中都采用黑色“詰襟”制服,高校則有兩成左右。日本國中女生的制服多為“水手服”,高中則大部分都是西裝外套。其中,廣為人知的水手服是在1921年由福岡女學院大學院長伊利莎白?李以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制服為范本初次制成,隨后將其推廣至全日本。
目前日本也有反對校服的聲音,原因有:強制衣著違憲;歐美公立學校多不穿校服,校服是亞洲落后理念的產物;校服昂貴,平均二三萬日元一套,而且還要換季,有些非干洗不可,對一般家庭構成財政負擔;身著“水手服”的女生容易遭受侵犯等。
韓國
在韓國,有著根深蒂固的文化,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都要求必須身著校服上學,甚至很多幼兒園也都有校服。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們穿上校服后,更加明確自己是學生的這一身份。到了大學則可以自行采購學校專屬的棒球服,樣式頗為時尚,很受學生歡迎。很多留學生也會買一件當作紀念品。
韓國氣候四季分明,校服也根據溫度分春秋款、夏款、冬款三種。男生校服大多是以白襯衫西裝褲為主,部分配以領帶或領結,天氣較冷時外罩各色西裝外套或毛衣。女生大多為白襯衫加花格子百褶裙,青春而又不乏時尚。各校的校徽一般以機繡的方式與學生姓名同繡于校服上衣左胸位置。有些學校的校服還有統一的配飾,如帽子、長襪等。
韓國的校服可以自行采購。每到開學之前,各大商場、大型超市都會擺出各個學校、各種款式的校服供學生和家長選擇。同時不同品牌的校服會根據自己品牌的特色選擇明星來代言,拍攝畫報來表現積極、活力的一面以吸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