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國際道路運輸聯盟8日發布的《釋放國際道路運輸潛力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報告建議,中國應加快實施國際公路運輸系統(TIR),進一步打通“一帶一路”沿線運輸通道,從而推動貿易便利化,促進互聯互通。
中國與14個國家接壤,是世界上接壤國最多的國家,擁有2.2萬多公里的陸路邊境線。截至2015年底,中國已經開通了178條國際道路貨物運輸路線,完成了貨運量3700多萬噸。
國際道路運輸聯盟當天發布的報告指出,國際道路運輸已經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的重要運輸方式之一,是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支撐。與此同時,中國的國際道路運輸貿易也存在不少制約瓶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海關事務研究中心秘書長王春蕊分析說:“第一,(中國的)貨物運輸量換算成噸,公路貨運占比不及10%,仍有擴展的空間。第二,中國面對周邊國家通關的時候,可能等待時間非常長,可能滋生一些所謂的灰色通關,有一些非物理性的障礙。第三,有一些道路車輛的標準,還有通關單證的標準和周邊國家存在差異。第四,與周邊國家多邊運輸便利化協定數量少,這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縱深發展有所限制。”
報告同時還顯示,中國貿易便利化在申訴程序、單證的簡化與協調,以及內部邊境機構合作方面仍有改善空間。而在全球經濟下行和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影響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增長遲緩,甚至部分國家出現下滑,企業盈利水平有所下降等等,這對貿易便利化的需求愈發突出。
對此,中國海關曾表示,當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2017年,貨物通關時間將再減少三分之一。
據國際道路運輸聯盟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一帶一路”沿線65個主要國家中,有42個國家已經加入《國際貨物運輸通關系統公約》,中國于2016年7月成為了公約的第70個締約國。這份報告建議,中國應加快推進國際公路運輸系統的實施,進一步打通“一帶一路”沿線運輸通道,推動貿易便利化。
據了解,實施國際公路運輸系統后,貨物通關時,海關只需核對TIR證信息,檢查運載單元的海關關封,無需開箱檢查,從而減少在口岸等待的時間,降低運輸成本。國際道路運輸聯盟東亞及東南亞事務代表處首席代表曲鵬程表示:“希望中國加入公約并實施TIR系統之后,能夠帶動與中國經貿聯系非常緊密的東南亞,認識到這個系統的好處。我們正在做的是跟中國的相關機構通力合作,爭取這套TIR系統能在中國早日實施,我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帶著TIR標識牌的車輛行駛在中國的道路上。”
據報告測算,中國實施國際公路運輸系統后,可降低通關時間30%-80%,最多可減少6天的通關時間,將使中國每年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進出口貿易額最多可增加約135.83億美元,約占中國與這些國家貿易總額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