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中國書法展示活動上,一位當地漢語愛好者展示書法技藝。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提供
1月11日,在瑞士蘇黎世大學,一名當地學生在“中國圖書中心”揭幕儀式上表演笛子獨奏。本報記者 任彥攝
核心閱讀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中國和瑞士雖然在地理上相距遙遠,但在感情上很親近。中瑞兩國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大小國家友好合作的典范。這是因為兩國人民彼此懷有友好感情,更是因為雙方相互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秉承平等相待、創新共贏的合作精神發展雙邊關系。
希望了解中國的瑞士人越來越多
“現在在瑞士,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中國,學習中文,瑞士民眾對中國的了解在慢慢深入。這既得益于我們直接交流的機會增多,也與孔子學院這樣的文化平臺、窗口的存在有關。”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金亦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由日內瓦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合作創辦,2008年籌辦,2011年正式揭牌。“慢工出細活,這是瑞士第一所孔子學院,我們必須把這所孔子學院辦好,建成一個高水平的展示中國文化、研究中國發展的平臺。”金亦然用標準的普通話向記者介紹。
金亦然說,日內瓦大學本就有中文系,但自從孔子學院創辦以來,該大學學習漢語的學生增長了一倍多,很多大學外面的人也來孔子學院的漢語課堂學習。這些人大都來自商界,他們希望通過學習漢語更好地了解中國,為自己的生意開拓市場。“瑞士人重商,不會對中國這個巨大的新興市場視若不見”。
“我們的優勢還在于學術研究。”金亦然頗為自豪地說:“每年我們舉辦30多場學術研究活動,把中國和包括瑞士在內的西方學者邀請到一起,就國際法、金融、社會學等主題進行研討,旨在促進中國和西方的溝通與理解。”
瑞士目前有兩所孔子學院,另外一所是巴塞爾大學孔子學院,蘇黎世大學也在積極籌建孔子學院。巴塞爾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朱琦表示,巴塞爾大學孔子學院建成以來一直致力于打造特色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培養了瑞士籍漢語教師。每年的中秋節,巴塞爾大學孔子學院都要舉辦盛大的中國傳統文化展,受到當地官員和民眾的熱烈歡迎。
中國文化藝術在瑞士很受歡迎
去年10月底,在日內瓦BFM大劇院,中國中央歌劇院上演普契尼的世界經典歌劇名篇《圖蘭朵》。當地媒體稱這是中國藝術家對歐洲的一次成功“逆襲”,“歌劇是西方人的東西,可現在西方人被中國藝術家表演的歌劇所征服,嘆為觀止。”
瑞中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是這次演出的組織者,該協會會長趙元現在回憶起當時的演出場面依然激動不已,他對本報記者說:“瑞士當地和國際機構的諸多政要都到場觀看了演出,演出結束后觀眾起立并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巍峨的紫禁城、氣派的皇宮、中國民歌《茉莉花》的優美旋律、猜謎招親的經典劇情……傳奇般的東方愛情故事給他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趙元在瑞士學習工作生活了30多年,一直致力于中國文化藝術在瑞士的傳播。他說,在瑞士,不僅是大城市,就連生活在小城鎮的人們對中國文化藝術也非常喜愛。“我所在的小鎮名叫圣普雷,距離洛桑不遠,在當地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最近10年每年都舉辦一次‘交響樂之夜’活動,邀請中國知名交響樂團前來演出。音樂無國界,通過欣賞中國音樂,當地民眾對中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對中國的友好感情。”
瑞士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李藝紅也有同感。2015年10月,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舉辦“開放日”活動,為每個國家提供一塊場地展示本國文化,其中給中國提供的場地面積最大,達到880平方米。“當天至少有7萬人光顧中國展廳,排隊等候參與中國文化互動活動,互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包括茶藝、音樂、書法、繪畫、版畫印制、剪紙和弈棋等現場表演和互動。”李藝紅說。
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干事穆勒參觀了中國展廳,并饒有興趣地動手使用中國木板印刷技術印制了一幅名畫《老子出關圖》。穆勒表示,中國書畫展覽和文化互動活動不僅使“聯合國開放日”系列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也有助于瑞士人民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旅游拉近了兩國人民的距離
本報記者最近在瑞士多地采訪報道,在每一個地方都能發現中國游客的身影。記者從當地華僑華人了解到,對于中國游客來說,赴瑞士旅游已經沒有旺季和淡季之分,一年四季都有大量中國游客過來。與此同時,去往中國的瑞士游客也越來越多,他們更喜歡個體深度游。到國外旅游可以讓人更直觀地認識一個國家,中瑞兩國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兩國各層次人員往來,并為進一步加強兩國民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夯實中瑞友好的社會和民意基礎發揮重要作用。
瑞士國家旅游局中國區主任包西蒙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客人與家人朋友游覽瑞士,團隊規模更小,停留時間更長,投身參與當地的活動,這些都創造了更多兩國人民之間相遇和理解的機會。中國美麗富饒,旅游目的地豐富多樣,為游客提供了無數可發掘的故事。瑞士人喜歡脫離團隊出游,更渴望深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