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圍繞著“一帶一路”的“五通”以及六大經濟走廊的構建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目前,已經有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回應“一帶一路”倡議。如何搭乘中國快速發展的列車,攜手共進、共同發展,突破“逆全球化”的壁壘,求同存異、并肩前進,已經成為擺在世界眾多國家領導面前的一個重要選擇。
與世界對話、求互聯互通
天下和而不同,各國求同存異發展,正是由于中國秉承這一價值內涵,“一帶一路”倡議才得到了世界的積極響應,也成為了中國與世界對話的重要基礎。可以說,今年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是通過主場外交,積極打造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政策溝通,而這一政策溝通就是建立在與各國求同存異發展的基礎上。世界各國有不同的國情,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價值觀,然而協同發展、合作共贏將是他們共同的追求。
與世界對話,不僅僅讓中國了解世界,同樣也讓世界了解中國。這些年在筆者走過的數十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有許多人對中國非常了解,并且充滿了好感。同樣也有一些從沒來過中國,對中國一無所知的人,他們往往帶有強烈的偏見,印象中的中國依然是那種幾十年前落后的模樣,他們對中國的感知仍然是陳舊不堪的。可以說,經過數十年的快速發展,如今中國東部沿海許多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已經不比絕大多數的西方發達國家差,甚至超過他們。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全球頂尖;中國的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中國核電、特高壓、高鐵領先世界。中國有世界上最全的工業門類,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擁有的卓越實力。然而,我們追求的不僅是中國一家的發展,而是與世界的共同發展;不僅是中國國內的互聯互通,更是與世界的互聯互通。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中,許多國家的基礎設施依然比較落后,沒有完備鐵路、高速公路、機場以及港口,這些客觀條件都成為這些國家發展的瓶頸,而中國的企業不僅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強,而且有長期海外施工的經驗。所以中國企業具備了幫助各國建設基礎設施的能力,特別是在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的指導下,未來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非常可期。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化倒退的浪潮中,中國積極努力地與世界對話,有助于實現世界的互聯互通,打造全球利益共同體,并實現世界的命運共同體。
領全球發展、共人類命運
世界的命運共同體,換而言之也就是實現各國的共同發展,求大同而存小異。實現全球范圍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融合大同,全人類高度互助共榮的社會形態。
而這一理念,正是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體現。中國在2009年一躍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這一時期的世界經濟卻瞬間喪失了活力,次貸危機以及歐債危機讓西方發達國家疲于應付,發展乏力。失業率高企,經濟增長困難,加上“伊斯蘭國”的快速崛起,以及歐洲的難民危機,使得西方世界困難重重。一時間失去了前進的方向,不僅無力發展世界經濟,甚至連自身發展也面臨困境。
中國作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2%,仍居首位,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所以,中國的一舉一動對于世界經濟而言,都是重要的風向標。“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全球響應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日益增多,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額更是突破了6.3萬億人民幣,巨大的增幅使得許多國家開始意識到“一帶一路”倡議不是空談館,而是行動隊。這也說明中國近些年來在引領全球發展上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加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中,沿線國家不僅將搭乘中國快速發展的列車,而且將進入一個全新的互聯互通體系中。而這一體系,正是我們所說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有了港口、機場、公路、鐵路、電信等全方位的互聯互通,才會有各國之間的貿易互補,共同發展。
而這一切展現的不僅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價值理念,同樣是一種求同存異的大智慧,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充分自信、中國的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可以說“一帶一路”真正通過與世界對話,求互聯互通、領全球發展。
作者:華僑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黃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