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歡迎宴會并致辭。習近平主席指出,山東是孔子的故鄉和儒家文化發祥地。儒家思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主張“協和萬邦,和衷共濟,四海一家”。這種“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處。“上海精神”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強調求同存異、合作共贏,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同和支持。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上海精神”為宗旨的上海合作組織,來到歷史厚重的孔孟故里山東,來到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青島,無論從精神氣質還是環境硬件來看,都情投契合、無不妥帖。
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合觀”,貫穿于“上海精神”的價值之基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世界萬物萬事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如果萬物萬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尊重多樣文明是“上海精神”的前提和基礎,在這樣的價值認同下,平等、協商才必然且可能。
孔子強調“仁者,愛人”,孟子提倡“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中華文化歷來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講求“四海一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表達的正是“四海一家”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各國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產生這樣那樣的磕磕碰碰,但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家園,應該是一家人。”“上海精神”強調求同存異,強調合作共贏,上合組織風雨同舟17年,成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典范。
中國倡導的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正日益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同“和合”理念相通的“上海精神”,與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交相輝映,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撐。在同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的交融互動中,中國理念彰顯時代新氣象,引領合作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