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上合組織所覆蓋的區域綻放著多樣文明之花。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河西走廊成為各國商旅往來的要道;唐代玄奘求經天竺,文明互鑒成為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上海合作組織凝聚了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國等18個國家,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員最廣的區域性國際組織,而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更讓上合區域多元的人文之光愈加璀璨奪目。
5月3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藝術節上,參演藝術家演奏中國民樂《喜洋洋》。新華社發
凝結友誼的歷史往事
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市,有一條冼星海大道,而毗鄰的道路叫做拜卡達莫夫大道。“這兩個名字,凝結著中哈友誼。”首部中哈合拍片《音樂家》的項目發起人沈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述了那個戰火硝煙中的動人故事。1940年,時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的冼星海和著名導演袁牧之等人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莫斯科,為延安電影團拍攝的首部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后期制作和配樂。冼星海等人輾轉抵達莫斯科后不久,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在回國途中冼星海與其他人走散,流落到阿拉木圖。危難之際,是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而冼星海也在哈薩克斯坦創作了一系列音樂作品,激勵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的演講中專門提到了這個故事。“聆聽了習主席的演講之后,我萌生了把這個故事搬上銀幕的想法。”沈健介紹說,他與團隊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資料收集,而其中最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是兩位老人的“異國姐妹情”。當年冼星海借住在拜卡達莫夫姐姐達納什家,達納什的女兒卡利婭時年六歲,與冼星海感情深厚。“卡利婭老人現已年過八旬,見到中國來的我們就像見到親人”,沈健提及拜訪老人的情景,語帶哽咽,“她說當年冼星海是把對自己女兒的思念與愛寄托在了她的身上,所以她一直把冼妮娜看作親妹妹”。兩位老人在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見面時便緊緊擁抱在一起,就像久別重逢的家人。中哈兩國的電影人攜手合作的《音樂家》即將于今年內上映,而6月7日兩國領導人接見制片團隊,更是對影片的肯定與激勵。“在上合峰會舉行前夕得到如此殊榮,我們團隊所有人都激動不已。希望這部影片能夠為中哈友誼貢獻一份力量。”沈健對中哈兩國、上合成員國之間的人文合作充滿期待,他的團隊也已經開始著手打造更多講述上合人文故事的作品。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珍珠用中文寫下“您好上合”。劉積舜攝/光明圖片
冼星海的故事通過電影穿過歷史向我們走來,而更多的人文交流新故事,正在上合這個大家庭中精彩呈現,將各國人民的心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走向未來。
舉足輕重的中國貢獻
文化節、藝術展、青年節、電視合作論壇、文化研修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各成員國之間的人文交流蓬勃開展,目不暇接。在這其中,中國成為促進上合人文交流的重要推動力。
中巴兩國人文交流的需求日益增長,中國國內目前有8所大學設置了烏爾都語專業,而巴基斯坦有2萬多人正在學習漢語,在可期待的未來,這些數字將繼續不斷上升。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議會發表題為《構建中巴命運共同體開辟合作共贏新征程》的重要演講。2018年4月,在此重要演講發表三周年之際,由光明日報社與巴基斯坦戰斗媒體集團、巴基斯坦報業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巴基斯坦媒體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巴雙方簽署了《北京宣言》,中巴兩國的媒體人一致表示,將攜手講好中巴故事,成為文化融合互鑒的橋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古老的絲路文明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新的人文紐帶。2014年,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共同努力下,“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合作辦學的塔什干孔子學院是中亞第一所孔子學院,多年來培養了3000多名中烏友好使者。中國同烏方開展的聯合考古和古跡修復工作,也為恢復絲綢之路歷史風貌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一系列與中亞國家的合作成果,將激發沿線各國旅游產業的發展潛力,人文交往的現代“駝鈴”將繼續回蕩在這片亞歐大陸的腹地。
2017年上合組織成員國青少年藝術展上,來自中國的青少年表演民樂合奏《國風》。新華社發
今年4月下旬,中印兩國領導人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中印關系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中印之間已有14對友城友省,僅2017年兩國人員往來就超過百萬人次,各類文藝作品更是廣受兩國人民好評。2016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創造了非好萊塢進口片的最高票房紀錄,主人公為夢想不懈奮斗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中國觀眾,正是中印兩國人文價值觀互相理解的印證。人文交流成為中印兩國關系發展的亮點,更高層次、更多領域的人文交流將成為未來中印關系的新增長點。
近年來,中俄連續舉辦國家年、語言年、旅游年和青年友好交流年等主題年活動,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達到了新高度。6月8日,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在青島峰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些上合組織成員國已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游的新興目的地,在這其中,前往俄羅斯體驗“紅色之旅”,也成為中國游客的新選擇。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紅場列寧墓、勝利廣場、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斯莫爾尼宮……中俄之間共同的歷史和話題讓兩國人民更加親近。2016年,光明日報社與塔斯社共同舉辦了“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十部俄羅斯文學作品和在俄羅斯最有影響的十部中國文學作品評選”活動,今年再次共同舉辦了“中俄互評人文交流領域十大杰出人物”活動,兩國主流媒體間攜手合作,為人文交流的持續發展凝聚更多的力量。
面向未來的人文推力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影響著國家間交往的基礎。上合組織一直以來致力于青少年間的友好交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6月8日晚,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在天津體育館共同觀看了兩國青少年冰球隊的友誼賽,見證了雙方隊員結下的深厚情誼。上合青少年人文交流借青島峰會之東風,又邁出了新的步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在上合組織的青少年交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上合組織大學于2007年倡議成立,是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五國現有的高校校際合作基礎上,搭建的具有共同教學大綱的教育機構網絡,旨在為成員國各方培養社會經濟建設和各領域交流合作所需的優秀人才。目前,上合組織大學項目院校共82所,其中中方項目院校20所,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山東大學等。目前上合組織的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碩士研究生層面,未來還將拓展到本科、博士等階段的培養,進一步推進各成員國間科研、教學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教育領域的合作也離不開中國積極參與的身影。孔子學院不僅是成員國學員學習漢語的重要機構,更成為推進人文交流的重要場所。截至目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共有36所孔子學院和31個孔子課堂,在語言教學和文化傳播的基礎上,與各成員國國家發展戰略的實際需要對接,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功能轉型。此外,中國還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教育部門簽署了教育領域合作文件;鼓勵中國高校和各研究機構設立上合組織成員國研究中心和國別研究基地;提供獎學金接收成員國學生來華留學等,這些措施體現了中國在上合組織框架下為成員國培養人才、發揮教育這一精神紐帶作用的努力。
中國自上合組織成立之初便對青少年間的人文合作給予重點關注,近年來各項有關承諾逐步落實。上合組織國家青年領導人來華研修、上海合作組織青年交流營、上合組織非遺夏令營、上合組織青年合唱夏令營……此外,在作為輪值主席國的一年間,各項首創活動如婦女論壇、媒體峰會等,都能夠看到各國青年代表的身影,為青年間的友好交往搭建的平臺日趨多元。
上合成員國間發展水平不一,多元文化的交融之花要持續盛放,仍需各方努力,青少年間的人文交流任重道遠,但人們有足夠理由相信,面向未來的上合人文合作,將從青島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