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8月16日訊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研究人員上周宣布,一旦人類活到105歲,死亡率就不再上升,反而開始趨平甚至下滑。
類似的“高齡死亡率平臺期”現象已在昆蟲中發現,在嚙齒類動物中也有所表現,但在人類身上發現這種現象將引發爭議。如果人們過了百歲基本上就停止衰老,那么有理由問:人類壽命是否有自然上限?
這項最新分析是在人口統計學家伊麗莎白·巴爾比(Elisabetta Barbi)的率領下展開的,她研究了意大利在2009年至2015年間在世的所有105歲及以上的老人的風險率(衡量死亡概率),超過3800名意大利人屬于這個年齡組。
他們上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研究結果:“通過利用來自單一國家的有效數據,我們已展示出,死亡率在80歲之前呈指數上升,之后增速放緩,并在105歲以后達到或接近一個平臺期。”
這一發現重新激起了有關人類壽命是否存在固定上限的辯論。有記錄的超級百歲老人(110歲及以上的老人)的數量增加,促使人們重新思考這個話題。雖然很難獲得這些極為長壽的老人的確切數據,但美國的“老年學研究小組”(Gerontology Research Group)列出了截至上月在世的35位得到認證的超級百歲老人。其中兩人為男性。14人生活在日本,包括目前在世的壽命最長的老人、一名117歲的女性。法國女性讓娜·卡爾芒(Jeanne Calment)仍是全球壽命最長的老人:她于1997年去世,享年122歲。
有人認為,全球實際上共有數百名超級百歲老人,但其中很多人無法被納入這次研究,因為他們缺乏證明記錄。官方日期數據的一個問題在于,有時僅記錄了一個年份的最后兩位數字;直到最近之前,一些超級百歲老人的壽命已跨越3個世紀。
實際上,進化論確實預測死亡率會趨平。如果每個人的基因適應度和戰勝困難環境存活下來的能力不同,則不那么強壯的人很可能會先死。憑借持續的存活,那些擁有良好基因的人解釋了為何他們所在的超高齡群體的死亡率出奇的低。
2006年的一項對32位超級百歲老人進行的開創性研究發表在《美國老年病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上。該研究發現,這些老人幾乎沒有患過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帕金森病在他們身上也相當罕見,但白內障和骨質疏松相當普遍。他們中約有40%的人依然能生活自理。
文章稱,需要更多有記錄的超級百歲老人,對老人的照顧水平也需要提高,這樣科學才能進一步揭示人類壽命的自然極限。更有趣的是,這些對抗衰老的“戰士”(絕大多數為女性)可能掌握了挑戰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等可怕的疾病的基因和環境線索,這些疾病過于迅速地奪去了其他人的生命。(花禮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