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實現教育公平,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實現加快教育現代化,增加教師幸福感?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鞍山市第十三中學語文教師官啟軍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說。
近些年,擇校熱、城鎮大班額、課外培訓班熱、學生負擔重等教育問題的出現,引起廣泛關注。“這些問題的出現是與發展相伴隨的,從側面也見證了我國教育的發展。”官啟軍說。
“擇校熱與教育公平相違背”
2018年2月28日,教育部公布《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個別地方仍存在優質教資源不足,校際差距較大問題,少數地方存在繼續增大的趨勢。為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家長們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對學校的選擇上。
“重點中學師資水平高,教學環境好,升學率也高。在這種學校讀書,對孩子的未來更有好處。”某重點中學學生家長裴女士告訴中國網記者。
一些家長甚至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寧可在學校旁邊租住幾平米的小房。“我媽說我們學校參加競賽機會多,有成績了升學就能加分,考大學更有把握。這里條件雖不及自己家,但這幾年苦點,以后就容易了。”裴女士的孩子對中國網記者說。
今年全國兩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部長通道”接受采訪時表示,老百姓不滿意擇校熱、學區房,原因是優質資源分布不均衡。
“擇校問題已成為教育均衡發展面臨的難題,這是教育的不公平導致的。”官啟軍說。在官啟軍看來,想要解決擇校熱問題,需要加大名師交流力度,均衡師資和辦學條件。同時,國家還需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支持。
“大班額不僅學生擁擠 老師壓力更大”
擇校熱和教育配置不均衡,也讓超大班額、超大規模學校在一些地方成為教育“常態”。一些重點學校里,不足40平方米的教室經常坐著60多名學生。最前排的學生離黑板只有一步之遙,最后排的學生緊貼著墻而坐,這是大班額班級上課的現狀。
“每個老師要照顧60多名學生,經常忙不過來。”官啟軍說。
為解決大班額問題,2016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稱《意見》)。《意見》明確了解決大班額問題的工作任務、時間表及路線圖,指出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3月16日的人大記者會上表示,2017年在消除大班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17年有大班額36.8萬個班,占全部班級的10.1%。2017年減少了8.2萬個大班額,和上年比下降了18.3%。超大班額全國有86000個班,占全部班級的2.4%。2017年超大班額減少了56000個班,下降39%以上。
“減負路‘道阻且長’”
1955年7月,教育部發出我國第一個“減負令”——《關于減輕中、小學校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60多年來,我國已下發多道“減負令”。“但學生們卻感覺越減越重,家長們越來越焦慮。”官啟軍說。
“我家孩子每個月光補課費就上萬元。孩子一周五天學校上課,周末兩天幾乎都在補課。”一名今年準高考生家長對中國網記者說。
對此,官啟軍坦言,家長和學生應該把更多精力、時間用在學校,注重課堂效率。課堂才是教學的主渠道,多引導學生在課上學東西,學習以不變應萬變,學生們學習才會更輕松些。
“鞍山已采取相應措施,例如對學生實行走班制,盡可能讓學生把能夠完成的作業和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完成,目前看來效果不錯。”官啟軍說。
“減負的路還有很長。希望學生快樂地學,老師快樂地教,家長們快樂地把孩子送到學校,避免一提學習就‘雞鳴狗跳’,不談學習就‘母慈兒孝’的現象發生。”官啟軍說。
(文字/吳佳潼 黃牧晨 趙丹 導演/尚陽 策劃/吳佳潼 攝像/劉趁 張敏 何遠涵 趙丹 謝瑩 攝影/韓依 剪輯/吳佳潼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