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區生態修復:培養接續產業
比非煤礦山更棘手的是煤礦采空區的修復工程。
采空,顧名思義即將地質礦產挖掘完后在地表下產生的“空洞”。由于土壤層遭到破壞,地表水蓄積能力喪失殆盡,地陷頻繁。
南川區國土房管局資料顯示,該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面積234平方公里,其中嚴重區面積為131.74平方公里,超過該區總面積的5%,尤以南平、水江等鎮為甚。
南平鎮玉龍村曾有這樣的場景:廢煤渣堆積如山,煤礦、洗煤廠大門緊閉,村里的道路因為常年有運煤車經過,坑洼特別多,上百棟房屋被采煤沉陷生拉硬拽出裂縫,13個生產隊有8個隊嚴重缺水,土壤保土保肥能力薄弱,種植效益低下。
南川的對策是,一方面投入2800萬元資金,對全區采煤沉陷區房屋受損農戶進行善后;另一方面新建提灌站、灌溉渠、維修排水溝等基礎設施,逐漸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此外,投入專項資金約5700萬元實施了采煤沉陷區5個村7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對2.5萬畝采煤沉陷區土地進行綜合整治。
在這些政策的綜合作用下,南川采空區的生態環境正在一點點地好轉,南平鎮天馬村已發展起花椒、蔬菜、蛋雞等產業,水江鎮山水村也發展起了獼猴桃、晚熟李等產業,支柱產業逐漸從地下轉向地面。
“萬里長征總算走過了第一步,我們還將持續籌措資金對采煤沉陷區道路、山坪塘、水庫進行修復,恢復人飲、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加大采煤沉陷區土地整治力度,培育接續產業,讓采空區的生態逐漸恢復。”南川區相關負責人說。
石漠化治理:向“土地癌癥”說“不”
在南川,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還有被稱為“土地癌癥”的石漠化。
作為全市14個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區之一,南川石漠化面積約200平方公里,且多分布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周地帶,極大制約了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根據當地石漠化地帶坡度和落差均較大的特點,南川確立了在石漠化地區發展立體生態農業、林業的方法:在較平坦的土地種植玉米、旱藕等旱作糧食作物;在山麓、平緩山坡重點發展經濟林,間種中藥材;在較陡的山坡種植金銀花等藤本植物;陡峭山峰則長期封山育林,重點發展水源林和景觀林。
持續多年的治理讓石漠化區域變成了景區、變成了果園,過去南川城周的森林覆蓋率僅有37.1%,目前已達到43.3%。
“十三五”時期,南川還將投資6400余萬元,在19個村治理石漠化面積100.3平方公里,主要治理內容包括封山育林8170.8公頃、人工造林1855.8公頃,配套建設蓄水池12口、排灌溝渠15.5公里、田間生產便道34.3公里。
預計項目建成后,可使項目區增加森林覆蓋率6.5%,減少土壤侵蝕量41.7萬噸/年,增加蓄水保水量能力159.1萬立方米/年,有利于維護工程區內的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圖片由南川區國土房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