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牌成立以來,廣東自貿區前海片區正在快速發展建設。
前海生態環境良好,風景秀麗,圖為前海石。
前海蛇口片區的郵輪母港。
4月27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迎來掛牌成立兩周年。兩年來,片區圍繞打造我國自貿區建設新標桿的目標,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風險防控為底線,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著眼于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累計推出253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或領先的75項,在廣東省范圍內復制推廣37項,占全省的56%。
中山大學第三方獨立評估顯示,前海蛇口片區在制度創新方面與上海自貿區同屬第一方陣,在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綜合評價中位居全國榜首。近期由普華永道咨詢公司完成的第三方評估報告也顯示,片區在第一、二批自貿區中,總體處于前列位置;在通關效率、外資企業注冊數量、金融產業扶持力度等方面已可與上海自貿區媲美,在諸多指標上則超越其他第二批自貿區。
“前海蛇口片區兩年來的改革成就表明,中央通過設立自貿區推動新一輪深化改革的正確性。”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表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片區雖然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但與中央、省、市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需要以出臺重大政策、展現重大變化、實現重大創新、落地重大項目、籌備重大活動等為抓手,進一步強化改革創新的系統集成、深化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密切與港澳方面的創新合作,開展改革試驗和壓力測試,堅持改革不停步,切實當好改革開放的尖兵中的尖兵。
關鍵詞1 制度創新
75項制度創新全國領先
37項在省內復制推廣
“制度創新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核心任務。”田夫說,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掛牌成立以來,初步形成了覆蓋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后監管、法治建設、體制機制等6大領域的高質量制度創新體系,累計推出253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或領先的75項,在廣東省范圍內復制推廣37項,占全省的56%。
“國務院最新發布復制推廣的19項改革創新舉措中,有6項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首創。”田夫說,目前,片區已基本形成制度創新“前海模式”,形成標志性、突破性重大制度創新超過30項,示范輻射帶動效能突出。
其中,在投資便利化方面,片區在全國最早啟動e站通政務服務改革,“一口受理、一門審批、一網服務、一枚印章”的“一門式”行政審批服務機制成為全國改革樣本。2016年底在全國率先實現“六證合一”,節約企業25萬個工作日以上,節省企業直接成本超過7600萬元。投資便利化也激發了商事活力,2016年片區全年注冊企業52338家,分別占廣東、全國自貿區注冊企業總數的55.6%和38.4%;新增注冊資本3.33萬億元,分別占廣東、全國自貿區的66.5%和50%。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片區創新通關改革模式、創新口岸檢驗檢疫管理機制,檢驗檢疫部門實施進出口貨物檢驗檢疫時長監控,大幅縮減通檢時間,平均每票貨物僅需半天即可通關,通關速度全國第一;海事試點實施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網上查驗,每年節約企業時間9600個小時;海關和國檢聯合推動建立生鮮進口關檢聯合作業模式,入區查驗次數和時間均縮減50%;在全國首推“跨境電商網購保稅試點”,首個跨境B2B交易結算綜合服務平臺在前海上線,跨境電商產業進出口規模同比增長80%以上。
在金融創新方面,片區發布的“2015—2016年度前海優秀金融創新案例”,包括“微粒貸”“跨付通”等21個成果入選,其中14項全國首創、5項廣東自貿區首創。在跨境金融領域,隨著2016年12月8日前海首筆境內銀行跨境債權轉讓業務開展,前海在全國率先推動實現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和跨境資產轉讓等“五個跨境”,其中跨境貸累計提款364.57億元,業務規模領先全國。
在事中事后監管方面,片區利用大數據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私募監管信息平臺、開發建設前海廉情預警平臺等,構建事中事后監管體系。不僅對片區10多萬家企業完成信用查詢和“企業畫像”,并應用于“雙隨機”抽查,完成對近4萬家企業的信用初步排查。而金融風險監管“火眼”項目,則對入駐前海的3000家P2P企業進行測評,通過數學公式算法,對存在風險隱患的P2P網貸平臺開展數據歸集,梳理重點關注企業43家,為防控金融風險提供實踐經驗。
在法治創新方面,片區對標香港法治環境,加強立法、開展法治改革創新試點和國際法治合作,全面打造社會主義法治示范區。目前,廣東自貿區內10家粵港聯營律所中7家落戶前海蛇口;深圳國際仲裁院則聯合粵港澳地區13家主要商事調解機構,發起設立“粵港澳商事調解聯盟”,構建起了通過調解、“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境內外商事糾紛的有效平臺;域外法律查明平臺也已成功查明巴西、阿根廷、美國、開曼群島、瑞士等國家和地區的法律。4月11日,片區又出臺《前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范區規劃綱要》,推出全國自貿區、各類新區中首部關于法治建設頂層設計的規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