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零饑餓和糧食安全是聯合國?2015年《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主要目標之一。零饑餓也是中國國務院?2016?年《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與消除貧困并列的首要目標。
因差異巨大的糧食生產能力、人口的快速增長、農業生產技術的缺乏,“一帶一路”沿線的低收入國家要實現零饑餓的目標,任務艱巨。糧食貿易是平衡區域糧食生產能力差異、彌補糧食缺口、滿足糧食消費需求的重要手段。全球農情信息是增進糧食進出口公平、公正的穩定劑,透明的農情信息不僅有利于保持糧食價格的穩定,更有利于增加全人類的福利。
“透明、公正、及時、分享”的農情信息是維護公平、公正的糧食貿易秩序,保護糧食進出口國的利益,最大限度地降低糧食危機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精準把握農業生產與糧食供應形勢,防范風險的基礎。2010?年,聯合國統計委員會(UNSC)啟動了“農業與農村統計戰略計劃”(SPARS),旨在提升糧食不安全問題國家的農村農業統計能力。SPARS?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但全球農業生產形勢與政策環境瞬息萬變,要滿足農情信息時效性的需求,SPARS依然任重而道遠。擁有獨立的農情監測系統,自主開展農情分析是糧食不安全國家的夢想。當前,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為代表的國際組織,以及以美國、中國、歐盟等為代表的糧食主產國/地區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農情信息監測系統,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情信息時效性、準確性與透明度的提升,但離確保所有利益攸關者及時、準確、透明的分享農情信息的目標依然遙遠。
受技術、資源與人力的限制,絕大多數存在糧食不安全問題的“一帶一路”國家,缺乏農情監測系統建設所需的人才與資金,無力承擔系統的建設與后期運行維護。現有的全球/區域農情監測系統大都是由少數國家或組織主導的封閉系統,受物理與技術隔離的限制,糧食不安全國家無法有效地參與農情監測,即便參與也只能是單向的被動參與,很難結合本國的種植結構、物候和氣候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監測和分析,導致其對第三方農情監測信息的依賴,這往往面臨信息滯后、失真等潛在風險。
“一帶一路”農情信息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進展
“一帶一路”國家零饑餓和糧食安全目標的實現,需要新理念和創新方法的支持。空間科學的發展及其相關的技術手段,有利于提升農民、漁民、叢林捕食者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有利于決策者制定防災減災措施,提高干旱、洪澇、沙漠化、林火等災害的應對能力。分享全球農情速報系統(CropWatch)和中國對地觀測領域的成果,構建“一帶一路”農情信息命運共同體,有助于推動糧食安全和營養充足目標的實現。
全球農情監測系統革新與信息共享
1998?年,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所創建了CropWatch。經過?17?年的科研積累,CropWatch?已經形成集農業氣象(光、溫、水、潛在生物量)、農情(長勢、旱情、耕地利用狀況)和產量(單產、面積與總產)于一體的糧食生產形勢全過程層次遞進監測系統。CropWatch?依據全球農業生態系統、農業種植特征,將全球分為?65?個制圖報告單元、7?個洲際主產區、31?個重點國進行監測。2013?年開始,以提供公開透明的農情服務信息為導向,CropWatch?升級為以公有云為基礎,包含農情在線監測、在線分析、在線查詢、在線發布于一體的全球農情信息云服務平臺。
CropWatch?通過定期發布中英雙語的全球農情遙感速報(季報)、月度快報的方式向全球同步共享農情監測結果。CropWatch?團隊連續承擔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主辦的?2013?年、2014?年、2015?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年度報告。
利用CropWatch全球農情信息云服務平臺,被授權用戶可同步獲取農業氣象、農情與產量監測等信息,并可依據農情在線監測結果,無障礙地利用平臺在線分析功能,聚焦于特定區域,開展農情監測信息的在線分析。
2013?年?11月至今,CropWatch?已經累計為全球?139?個國家與地區提供了信息共享服務。通過共享云平臺,國內目前有?4?個團隊、國外?8?個國家的相關合作者已經連續參加全球農情遙感速報的在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