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壽光的漢族“老支書”盛學武正在打理蔬菜。新華社記者魏兆陽攝
年近六旬的老盛,為何要千里迢迢從齊魯大地跑到雪域高原種植蔬菜呢?原來,老盛的兒子盛珂曾在武警部隊工作,2008年駐守甘孜時,深感高原上吃不到新鮮蔬菜。2011年,老盛卸任村支書后,決定和兒子一起到藏區發展高原現代農業。
然而,老盛的基地建設,起步并不順利——在藏區,大多數群眾并不了解和熟悉在內地早已大范圍推廣的土地流轉制度。
幸運的是,老盛遇到了交流順暢的“同行”:已擔任吉絨村村支書7年的郎吉。于是,一個藏族村支書,一個漢族“老支書”,一家一戶地走,一筆一筆地算賬,進行了一場“思想動員戰”。
“種青稞、小麥等,每畝年收入僅300多元;流轉后每畝年租金500元、保底分紅100元。”郎吉說,剛開始,大家還有點不信。后來,先流轉的幾戶人家拿到了錢,大家就開始爭著流轉。吉絨村共58戶人家、900多畝地。短短幾個月,共流轉200多畝土地,涉及17戶人家。
很快,隔壁的若海村也提出,希望公司流轉他們的土地。目前,盛煌農業公司僅在斯木鎮就流轉了500多畝土地,建起了40個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