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高速發展帶來的新老矛盾錯綜交織,基層社會治理陷入“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能用”的困境,新辦法路在何方?
蘇州市吳中區的探索是:以“大數據”手段為核心支撐,以“兩份清單”為“根本大法”,打造一張邊界清晰、責任到位的治理“網格”,通過線上智能化平臺+線下大聯動中心這個“中樞系統”,建成一個集采集上報、指揮派遣、處理反饋、考核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的“閉環”操作系統,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
劃“實”網格不留死角
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8月5日中午,吳中區社會綜合治理聯動中心巡查員金儉和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車在自己的“轄區”蘇苑新村巡查。騎到北區13幢1單元門口時,發現綠化帶上有堆建筑垃圾,馬上拿出手機拍照取證。隨后的33分鐘內,記者親眼見證了吳中區社會治理處置問題的“實”功夫:
12:08,金儉通過“巡查通”APP把相關信息成功上報給區大聯動中心。25秒后,系統顯示中心“簽收”,并已“派發”至高新區分中心。
12:18,吳中高新區苑北社區黨委副書記、三級網格長沈許琴的手機“網格通”APP響起。她點擊“認領”任務,隨即通知小區物業處理。
12:31,小區保潔員用三輪車拖走了這堆建筑垃圾,綠化帶恢復清潔。
12:35,吳中高新區分中心把“已處理”反饋到區中心,并配上處理前后的對比照片。
12:41,區中心簽收任務,安排巡查員回訪核實。至此,一起綠化帶堆放建筑垃圾的事件順利解決,前后僅半小時。
“社會治理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既要有速度又要有質量,就必須下大決心整合力量整合資源,這里既有管理體制的變革,也有運行機制的創新,其背后,是政府從管理到治理的自我革命。”蘇州市副市長、吳中區委書記金潔說,此前幾年的“網格化”建設中,區人社、民政、治安等職能部門都在基層派駐了協管員,建起了自己的管理“網格”,初步統計有17個之多。這些大小不一、職能各異的“網格”既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也有無人問津的“死角”?,F在按照“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原則整合成“一張網”,把相關人員全部下派到最前一線,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網格做“實”。
做“實”必須做“細”。吳中劃分了鎮(街道)、村(社區)、片區三級網格。其中第三級網格的數量由村(社區)的兩委班子人數決定,有多少人就分多少片區,每人負責一塊。目前吳中高新區、木瀆鎮、橫涇街道三個首批試點區域共劃成67個二級網格、269個三級網格,做到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村不漏戶、戶不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