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村文化公園 。
朝陽產業遭遇成長煩惱
“今年夏天,村民家里的窗總算敢打開了。”7月26日,在臨海杜城鎮土城村采訪,皮膚黝黑的村支書金先國深吸了一口氣。這是臨海醫化園區實現循環化改造后,百姓最直接的感受。
土城村緊鄰臨海醫化園區,最近距離不足500米,多年來,村民們對這個“鄰居”有著復雜的感情。醫藥園區未建之前,灘涂邊的土城村是遠近聞名的經濟薄弱村。“相親的姑娘,一聽到是土城村的小伙子,轉身就走了。”金先國笑著說。
2001年,臨海醫化園區第一家企業奠基,到入駐企業全部建成開工,短短幾年時間,數萬務工者進入園區,讓土城村變得熱鬧空前。村里不少家庭建起三層洋樓,樓上出租給務工人員,樓下經營餐飲、零售。相比從前撿貽貝、種蔬菜,土城村民的年收入提高了不少。
錢包鼓起來,煩惱也來了。緊鄰村莊的醫化園區里,擠著40多家醫藥化工企業,60多家合成革、電鍍企業,個個都是排水、排氣的重污染大戶。“園區剛起步時,重發展輕環保,入園門檻較低。”浙江省化學原料藥基地臨海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陳敦淵說,這導致部分企業亂排“三廢”,園區持續被污染問題困擾。
那些年,各種化學藥劑的味道,常年飄散在土城村上空。即便是炎炎夏日,村民們也不敢開窗通風。“一到晚上味道就更重,像踢翻了藥水箱,咸辣酸什么氣味都有,開窗根本睡不了覺。”
空氣臭、水發黑,土城村民與醫藥企業之間的矛盾越發尖銳,醫化園區的環境問題投訴量,常年排名臨海環保投訴第一位,園區因此被浙江省環保廳掛牌督辦。
如何讓村民們不再煩惱,臺州市各級部門一直在思考。一方面,醫藥產業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也是浙江八大萬億產業中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浙江正實現從醫藥大省到醫藥強省的跨越發展,產業發展情景仍然廣闊;另一方面,企業污染環境、影響周邊村民的事實也客觀存在。
醫藥產業發展,應當如何處理好與周邊環境、村民的關系?循環化改造,是實現生產方式根本性轉變的必由之路。為此,臨海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綠色藥都”為目標,加大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整治多年來存在的歷史性、積累性環境污染問題,通過循環化改造,倒逼園區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