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各國民眾心間的友好之河充分涌流”
主持人: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上,有來自60多個國家、十幾個國際組織的中外嘉賓400多人積極參與,各國代表講述了不少飽蘸感情的民心故事。這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于“民心相通”的強烈訴求。在您與國外智庫、政界等的交往當中,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一點?
趙磊:先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國家大多是新興市場國家,其民眾對中國相對熟悉,因為很多都在地理位置上相對接近,或在歷史上有過交往。但原來他們關注更多的是經濟,因為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對他們有很大吸引;今天,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開展,這些國家開始對中國的方方面面著迷。比如我們在中亞去調研的時候,很多年輕人對中醫藥很感興趣,一是因為喜歡里面的文化和歷史,一是因為他們學了推拿、針灸后,可以在自己國家找到工作,甚至自己創業。“民心相通”要準確切入,就要找準受眾的興趣點進行針對性供給,讓他對這些方面有更深的了解,從而強化相互的情感鏈接。
再看不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相關國家,比如英國、澳大利亞。我此前到英國倫敦政經大學交流,一位副校長告訴我,全校只有四五位教授研究中國,而現在全校研究中國的達到了四五十位。交流結束回國后,我便收到了該校教授發來的郵件,表達了和我合作研究“一帶一路”課題的意愿,而且該課題是他們自己設立的。捷克也如此,一位捷克智庫負責人向我介紹了他們當前的一項研究:“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梢姡S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很多國家不止民眾關心中國,知識精英們也開始更加具體地關注和研究中國。
翟崑:“民眾”是一個很廣的概念,作用于民心相通的有很多領域,例如醫療衛生、體育、科技、文教等等。我很希望“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召開之后,能起到深化常態交流、匯集各方力量的作用,并且為沿線國家的民間交流選取一些試點示范,形成一些制度安排,讓各國民眾心間的友好之河充分涌流。
主持人:成績喜人,但問題與不足仍然存在。在這里借用趙教授談到“一帶一路”建設時的一句話:打通發展痛點,仰望人文高點。對于民心相通來說,痛點在哪里?“高點”是什么,又該如何實現?
趙磊:我曾經把“一帶一路”建設簡單歸為兩個階段,初期的主要任務是打通發展痛點,因為中醫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所以我們要看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痛點”,進而幫助他們“打通”。比如說巴基斯坦為什么歡迎中國去?它缺電。有些城市一天20個小時缺電,什么樣的工業都受不了。所以中國電建企業到了巴基斯坦很受歡迎。當然,痛點不僅出現在發展中國家,西方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所以最好的合作叫什么?叫兩廂情愿,一拍即合。
但更要仰望人文高點。我們和世界打交道,如果不在理念和文化方面發力,只是借助于經濟手段,很容易被視為“會走路的錢包”,我們的很多項目就會成為物理性存在,對周邊環境、世道人心無法產生影響。因此,需要通過人文交流引發“化學反應”,要細水長流、久久為功,讀心、暖心,最終通心。這是第一個難點。
第二個難點是什么?一定要把“一帶一路”內涵實質講清楚,不能將其窄化為產能合作、各種項目,也不能將其泛化、虛化,給人一種無所不包的印象。要想科學發展,必須邊界清晰。
我認為“一帶一路”有三個層次。第一個是經濟層次,不回避向各國講經濟紅利,我和你都要有獲得感,不是能一個發紅包,另一個悶頭只管搶。大家要共商、共建、共享,真正把這個當成共同的事業。第二個是文明層次,我們要強調文明互鑒,進行文化交流、教育交流、旅游合作等。第三個是全球治理層面,向世界提供秩序治理的有效公共產品。
第三,民心相通要有案例。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以理服人”的工作,這很必要,但還需進一步“以例服人”,用鮮活的案例去吸引各個國家參與到“一帶一路”中來。
最后,“一帶一路”要做好智慧對接。過去的“一帶一路”建設更多地進行戰略對接、規劃對接和項目對接,未來應進一步達成智慧對接、輿論對接和行動對接,讓智慧起到穿針引線、修橋架梁的作用。
以上是四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也是未來的發力重點。此外還有一些,比如語言問題、人才問題等等,都需要下大力氣去解決。
翟崑:我覺得最大的“痛點”,是我們人文交流的民間度還不夠。怎樣真正發揮民間社團、民間企業、民間資本等力量去推進民心相通,這很關鍵。比如我認識一家人,爺孫三代都學緬甸語,都在為緬甸做貢獻,他在緬甸能夠發揮的作用可能比很多官員更大大。再比如中國的一些非政府組織,已經在沿線各國做了不少扎實細致的工作,他們去推進民心相通可能更有基礎。再比如民間資本。怎么把他們調動起來服務于沿線各國的民心民生,就是一條特別重要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