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戰略——“一帶一路”倡議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指出了中國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之路。中國可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均自然資源匱乏、外貿增長率下滑、對外投資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在合作共贏、創造和諧世界等方面形成與霸權主義不同的國際經濟新規則新秩序,也有利于突破特里芬難題中資本輸出國的悖論循環,使中國借助多邊投資機制,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有效提高全球經濟資源配置能力,闖出一條新的適合中國擴展對外經濟活動的路徑。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予以詮釋解讀,筆者從“全球經濟資源配置之道”角度談點粗淺之見。
全球經濟資源配置之西方模式
“全球經濟資源配置”,對一國或地區而言,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所具有的在全球配置各種經濟資源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強弱,既反映著一國或地區對全球經濟走勢和發展的影響力,也反映著一國或地區利用全球資源來優化本國或本地區資源配置的能力,保障本國或本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難看出,提高全球經濟資源配置能力是開放型經濟國家(尤其是大國)在發展中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
經濟全球化雖然是一個現代范疇,但受自然資源稟賦有限性(甚至稀缺)的約束,以占有并獲得盡可能多的自然資源為目的的活動早已展開。遠的不說,至少從15世紀左右開始,拓疆掠地就成為歐洲各主要列強的一個主要戰略。
600多年來的世界歷史發展過程展示了,全球經濟資源配置中的西方模式有著如下特點:
第一,以軍事暴力手段為重要機制。資源配置本屬經濟范疇之事,應當通過發揮經濟機制的力量予以解決,但在歷史上,為了擴展可控制的資源數量,在向海外推進中,歐美列強屢屢動用軍事暴力機制,通過船堅炮利強制性地打開他國或地區之門,掠奪被侵略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資源,因此,600多年歷程中大部分“在真正的歷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殺戮,總之,暴力起著巨大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西方國家的發展“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但是以軍事暴力機制為支撐的全球經濟資源配置狀況難以持久,并非最佳選擇。這也是引致二戰后70年間西方國家不斷調整全球經濟資源配置機制的一個基本原因。
第二,以國際市場價格差異為重要機制。二戰后,在殖民地國家和地區獨立的背景下,西方國家轉而選擇了通過控制或壟斷國際市場的機制來擴展它們全球經濟資源配置能力,即以低廉價格從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獲取農產品和初級產品,同時,以高昂價格向這些國家或地區輸出工業品或高端產品,由此,獲得巨量超額利潤,盤剝發展中國家。與軍事暴力機制相比,這種價格方式較容易為發展中國家所接受,運作成本較低且收益頗豐。僅僅依靠國際貿易機制,雖然可能影響到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供求和經濟走勢,但它不容易形成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面的控制格局,因此,這一機制雖然為西方跨國公司等國際機構廣泛采用,但西方國家政府的舉措常常超出這一范疇。
第三,以資本輸出為重要機制。近70年,借助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推進經濟發展中資本嚴重短缺的現實,西方國家大大加速了資本輸出的步伐。與貿易方式相比,運用資本輸出方式,在客觀上,既有利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提高被投資國家或地區的就業水平(從而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又有利于繞開貿易壁壘的限制、擴展在被投資國或地區的市場份額,還有利于貫徹投資國影響或控制被投資國家或地區相關經濟運作的意愿。在通過股權、專利和合作等方式控制了被投資國家的重要工業和科技產業的背景下,西方國家可以利用這些機制,使得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社會發展乃至政治傾向受到它們意圖的影響和控制。在這些投資過程中,西方國家不僅通過與國際貿易上的優勢相結合,獲得了在其本國難以得到的高額利潤,而且通過附加一系列非經濟要求作為投資的先決條件,獲得了僅以國際貿易方式所得不到的政治、文化、外交和社會方面的特殊權利和地位。
第四,以金融市場運作為重要機制。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金融市場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快速提高,匯價、利率、股價和大宗商品價格等成為決定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機制,由此,通過金融市場投資運作進入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并由此影響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成為西方國家國際經濟戰略的一個主要選擇。在國際金融市場投資運作中,西方國家既可以通過影響國際匯價走勢來影響他國或地區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對外政策等,也可以通過影響各種金融產品的國際價格來影響他國或地區金融市場走勢和金融政策選擇,還可以通過國際的公司并購、資產重組等路徑展開股權投資和債權輸出。